典午方中否,举世无贤人。
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
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
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
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
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
【注释】
次卿:张华(字茂先)。
余:诗人自指。
竹间:竹林中。
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为韵余得上七字:谁家门前种了竹子,可以随意款曲的饮酒,我得到一首佳作,上联是“典午方中否”。典午,指晋代司马氏建立的国家。典午中否,典午国运衰微,天下无贤者。
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高贵的人,难道不好吗?然而却常常招致灾祸。
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七个儿子都有见识,及时引退,保全了自身。
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直到现在,那些被贬谪的官员还常常发怒。
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愚昧与聪明不同,孤傲与随和不同。
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只要自己有信心,即使别人怀疑也不怕。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通过描写晋朝时期一些被贬的大臣们,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一首:“典午方中否,举世无贤人。”典午,即三国时魏国,以司马昭为魏王,建元黄初。方中否,犹言正当其时。典午,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所建。这里借典午代指晋室。方中否,犹言正当其时。
第二首:“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高爵,指高官显位。岂,表揣度之词。佳,美好。奇祸,意外的灾难。相因,相互因果。这里指高官显位往往是造成大祸的根源。
第三首:“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七子”,指晋室的七个皇子。见几,指看透事理。引身,指隐退避世。良,同“当”。“及辰,”犹言及时引退,保全自身。这里写七子及时引退,保全了自身。
第四首:“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白眼,指被贬谪之人。白眼徒,指那些被贬谪的人。怒嗔,愤怒、恼怒。这里指那些被贬谪的人常发怒。
第五首:“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愚智,指人的愚蠢与聪明。不同调,意谓不能调和。孤高,指一个人高傲而不合群。这里指人的愚与智不能相合,高傲而不合群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的。
第六首:“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自信,指自己相信自己。苟不疑,指如果相信的话。俗说,世俗的说法。这里指世俗的说法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