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嗜酒人,常恐不到口。
卧瓮宁免贼,窥窦真若狗。
幸兹身无事,家复有名酒。
竹亦不待寻,清阴到窗牖。
长啸风满襟,相劝杯在手。
不知平生欢,重复有兹否。

【注释及赏析】

次卿:张籍自称。

余:指张籍。

竹间:指竹林中,以竹为伴。

何人有酒身无事:何人有美酒而不用。

谁家多竹门可款:谁家门前竹子茂盛,可以敲门款待。

上七字:是张籍的自谦之语。

昔年嗜酒人:指自己年轻时喜欢饮酒。

常恐不到口:常常担心美酒不能尽饮。

卧瓮宁免贼:躺在床上也不用担心盗贼来偷喝。

窥窦真若狗:看那小洞就像狗一样,说明酒香诱人。

幸兹身无事:幸运地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家复有名酒:家里又重新有了好酒。

竹亦不待寻,清阴到窗牖:竹子也不需去寻找,清香已经弥漫整个屋子。

长啸风满襟:长啸声中,清风拂过胸怀。

相劝杯在手:互相劝酒,酒杯就在眼前。

不知平生欢:不知道一生中有多少欢乐。

重复有兹否:这是否又是一次呢?

这首诗是张籍《东城高梁桥》诗的前序,写于天宝三年(744)春天。诗人在东城高梁桥与友人相聚,畅饮痛歌,抒发了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此诗意在赞美友谊的美好,表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首联“昔年嗜酒人”总起全诗,点明题面;“常恐不到口”写诗人平时对酒的喜爱,担心不能尽情享受;“卧瓮宁免贼”则写出酒的魅力之大,足以使人忘记一切烦恼,安然无虑;颔联承首联而来,写诗人在高梁桥下偶遇友人,并与其畅饮;“谁家多竹门可款”,则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令人陶醉其中;颈联“幸兹身无事”承第二句而来,表明自己虽已平安无事,但仍然能尽情享受美酒;尾联“竹亦不待寻,清阴到窗牖”则是写酒香四溢,清风拂面。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乐观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