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尝仰韩老,雅意良默喻。
何当奉周旋,看君琢幽句。
愧无脱手弹,可逐马中兔。
只今钓斜川,临流与谁赋。
文殊老人寄和张宰
世无陈太丘,民隐念谁诉。
儿饥不肯乳,咿嘤复谁慕。
殖禄膏妻孥,居官付羁旅。
何心书下考,绝意蹑高步。
张侯名家郎,作吏得奇趣。
提携念疲劳,忧勤急朝暮。
散作千家春,一洗五里雾。
簪缨被馀辉,草木饱朝露。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忙碌的公务之余,仍牵挂着百姓的生活困境。他放下仕途的名利,转而投身于治理乡村,让万民得以休养生息。这种从公到私,由外及内的转换,体现了周紫芝对于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和高度尊重。
首句“世无陈太丘,民隐念谁诉”即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官员职责的反思。紧接着,“儿饥不肯乳,咿嘤复谁慕”,则具体描述了百姓在艰苦环境中对子女的哺育之苦,反映了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
“殖禄膏妻孥,居官付羁旅。”揭示了官员因公务而离开家乡、身处异乡的处境,同时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然而,“何心书下考,绝意蹑高步”却展现出官员即便身处官场,亦不忘初心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诗将读者带入了一种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是身在权力中心,另一方面却心系百姓疾苦。
“张侯名家郎,作吏得奇趣。”以张氏作为正面典型,展现了官员在任期间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张氏才能的认可和敬意。然而,“提携念疲劳,忧勤急朝暮。”又为整个诗篇增添了一层紧迫感。这里,诗人通过描写官员工作的繁忙和辛苦,强调了他们应尽的职责和使命的重要性。
尾句“散作千家春,一洗五里雾。”则是对全诗情感基调的一个升华。它寓意着官员们如同春风般化解了民众的苦难,驱散了迷雾,带来了希望与光明。这不仅是对官员工作成效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们人格魅力的一种赞美。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通过周紫芝的细腻笔触,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官员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