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夜走山百盘,山中飞雪朝漫漫。
不知春向梦中尽,更有梅花醉后看。
今年冬温寒力软,春入梅梢已堪剪。
插花重饮故人樽,犹得一枝供细撚。
岂知丛棘避戈鋋,还对粉香惊婉娈。
花前楚客狂欲颠,月下吴牛空自喘。
明年尚恐贼连营,零落肯教花满眼。
只今犹可醉馀香,杯行到君莫嫌满。
【注释】
沈都:指沉香。梅花下:泛指山野之中。
去年夜走山百盘,山中飞雪朝漫漫。
上一年冬天,我翻山越岭走了百道弯,山间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知春向梦中尽,更有梅花醉后看。
不知春天已经到尽头了,还有那盛开的梅花可以让人醉心。
今年冬温寒力软,春入梅梢已堪剪。
今年冬天温暖得让寒气变得柔软,到了春天梅枝上已经有嫩芽可以剪取了。
插花重饮故人樽,犹得一枝供细撚。
再次插瓶花来饮酒,还剩下一枝可以用来细细品味。
岂知丛棘避戈鋋,还对粉香惊婉娈。
没想到丛生荆棘的地方躲避着戈矛剑戟,面对花香却忍不住要沉醉、要迷恋。
花前楚客狂欲颠,月下吴牛空自喘。
在花前醉酒的人像疯狂的楚人,在月下饮酒的人如困倦的牛一般。
明年尚恐贼连营,零落肯教花满眼。
明年或许还会担心贼寇继续围攻,恐怕花也会被打得落满地。
只今犹可醉馀香,杯行到君莫嫌满。
现在还能享受这余香,你喝酒时别把酒杯倒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梅花为题,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安危的关心以及对战争的厌恶。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将梅花与战乱中的百姓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首两句写去岁寒冬,诗人历尽艰险,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一丛梅花。此时正值腊月,天降飞雪,山中一片银装素裹,显得格外清冷。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继续前行,寻找更多的梅花。最后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情景。由于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而梅花却依然傲然绽放,不畏严寒,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对比,更加凸显出自己的孤独与无助。
第三四句,诗人又回到了现实。虽然已经过了春天,但梅花依然盛开,香气袭人。诗人再次来到梅花树下,陶醉其中,忘却了周围的一切。此时,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朋友。他们曾经一起饮酒赏梅,共度欢乐时光。然而,如今却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忧虑和不安。诗人用“酒”这个元素来连接前后两节,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同时,“犹得一枝供细撚”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第五六句,诗人再次陷入沉思。他不知道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也不知道梅花是否还能保持它的美丽。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梅花陪伴在身边,他就觉得安心和满足。诗人用“犹得一枝供细撚”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既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也暗示了自己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他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同时,他也期待着与朋友团聚的时光能够再次到来。然而,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并不能改变现实的残酷。因此,诗人只能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精的刺激下暂时忘却烦恼。
这首诗通过咏梅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战争的恐惧与厌恶之情。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