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困胡虏,此事昔固闻。
何尝大江南,犬羊动成群。
踊跃万骑入,苍黄两龙奔。
五年三避狄,十室九见焚。
相公既降虏,盗贼俱官军。
遂令江以南,填山满屯营。
老稚五六辈,相呼走荒村。
君昔东道主,窜身亦荆榛。
两家三十口,既死惊复存。
共求草中生,有似獐与麇。
平时巳蹭蹬,老恨有此身。
湛湛两玉壶,炯炯无一尘。
犹喜垂尽中,得此千载人。
珠玑皎在前,自然洗妖氛。
恨君济时策,百未有一伸。
半通犹绾戾,两肘空悬鹑。
无人作游扬,恐得按剑嗔。
浓云卷肤寸,未许膏斯民。
念昔仲夏夜,赤气腾天曛。
雨足下垂地,诛斩当奸臣。
敌将果夜遁,王师策殊勋。
班荆记是夕,同我二三君。
君歌独慷慨,泪下沾衣巾。
愿言补周衮,八表均尧仁。
昆虫及草木,同播一大钧。
良会有如此,吾生岂非辰。
次韵罗叔共纪事见寄
中原困胡虏,此事昔固闻。
何尝大江南,犬羊动成群。
踊跃万骑入,苍黄两龙奔。
五年三避狄,十室九见焚。
相公既降虏,盗贼俱官军。
遂令江以南,填山满屯营。
老稚五六辈,相呼走荒村。
君昔东道主,窜身亦荆榛。
两家三十口,既死惊复存。
共求草中生,有似獐与麇。
平时巳蹭蹬,老恨有此身。
湛湛两玉壶,炯炯无一尘。
犹喜垂尽中,得此千载人。
珠玑皎在前,自然洗妖氛。
恨君济时策,百未有一伸。
半通犹绾戾,两肘空悬鹑。
无人作游扬,恐得按剑嗔。
浓云卷肤寸,未许膏斯民。
念昔仲夏夜,赤气腾天曛。
雨足下垂地,诛斩当奸臣。
敌将果夜遁,王师策殊勋。
班荆记是夕,同我二三君。
君歌独慷慨,泪下沾衣巾。
愿言补周衮,八表均尧仁。
昆虫及草木,同播一大钧。
良会有如此,吾生岂非辰。
注释:
- 中原 - 指的是北宋时期被金朝占据的中原地区。
- 固闻 - 意思是以前就已经听说过。
- 何尝 - 表示否定,意为哪里。
- 万骑入 - 形容军队数量众多,如同骑马进入战场。
- 苍黄 - 指匆忙慌乱的样子。
- 十室九见焚 - 意思是十户人家中有九户遭受火灾。
- 相公 - 对官员的尊称。
- 荆榛 - 指荒凉贫瘠的地方。
- 湛湛 - 形容清澈透明的样子。
- 珠玑 - 指珍珠和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 妖氛 - 邪恶的气氛或影响。
- 济时策 - 指能够拯救国家的策略或计策。
- 班荆 - 在古代一种宴集的形式中,人们席地而坐,用荆条作为坐席的垫子(即“班荆为席”)。
- 雨足 - 指雨水落下后留下的痕迹。
- 诛斩当奸臣 - 意指要诛杀那些奸臣。
- 王师 - 指宋朝的军队。
- 补周衮 - 意思是补上过失,恢复国家的尊严。
- 八表 - 指全国各地,也用来表示极远的地方或广大的范围。
- 尧仁 - 指尧帝的仁德。
- 昆虫及草木 - 指所有的小动物和植物,泛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 钧 - 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十斤。
- 良会 - 好的时机或机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对战争的影响的描绘,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希望国家能够摆脱战乱,实现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