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游不尽兴,归卧当少休。
曲水虽陈迹,斜川有新游。
浩歌独长往,岂亦惭此流。
侨寓三家村,飘如浮水鸥。
屡争渔樵席,共守狐鼠邱。
削迹屏冠服,索居谢朋俦。
樽中有馀滴,子献复父酬。
殷勤问稚子,汝复乐此不。
稚子掉头笑,老夫豁深忧。
但令常复尔,过是吾何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它的内容如下:

归陂北用斜川韵
薄游不尽兴,归卧当少休。
曲水虽陈迹,斜川有新游。
浩歌独长往,岂亦惭此流。
侨寓三家村,飘如浮水鸥。
屡争渔樵席,共守狐鼠邱。
削迹屏冠服,索居谢朋俦。
樽中有馀滴,子献复父酬。
殷勤问稚子,汝复乐此不。
稚子掉头笑,老夫豁深忧。
但令常复尔,过是吾何求。

注释:

  1. 薄游:即短暂地游览。
  2. 归卧:回家休息。
  3. 曲水:弯曲的水,这里指河流或溪流曲折之处。
  4. 斜川:地名,这里指斜川村。
  5. 浩歌:大声歌唱。
  6. 侨寓:寄居。
  7. 狐鼠邱:狐狸和老鼠筑成的土丘,比喻贫穷的地方。
  8. 削迹:隐退、隐居。
  9. 子献:指晋代的张翰,字子靖,吴郡人。他曾任洛阳主簿,因秋风起而思乡,便弃官而去。
  10. 稚子:年幼的孩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晚年归家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短暂的旅行并未满足他的期待,所以想要在家中好好休息。接着描述了他在斜川村的经历,虽然那里有新奇的事物,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反而感到惭愧。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像张翰一样隐退,远离世俗的纷扰。他还提到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只想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与村民的交流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他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就像水中的鸭子和树上的鸟儿一样无忧无虑。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感。他认为只要能够常常如此,其他的都不再重要。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豁达和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