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
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
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夸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
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
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
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
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阆州太守用桃子竹子两根赠给余宅仲,余宅仲拿了出来给仆人看,仆人非常高兴,就作诗。
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
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
平生二物几到眼,谁与周旋慰幽独。
忽然渡海飞苍龙,夭矫当前峙双玉。
江心石竹夸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
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
阆州得此不敢藏,亟遣二士相扶将。
余侯新佩太府章,六尺肮脏身健强。
未须御府赐灵寿,行勒金狨朝未央。
老人勃窣不足数,惟有泉石成膏肓。
东吴自是山水窟,心虽欲往身未偿。
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咏物诗。全诗通过赞美桃竹、九节杖等物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以“万里何尝入巴蜀,少陵诗中识桃竹”开头,强调了桃竹在四川地区的珍贵地位。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桃竹的美丽形态,如“更言九节奉真仙,无乃邛山有遗族”,通过对九节杖的赞美,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喜爱。
诗人转向对其他物品的描写,如“江心石竹夸坚刚,摩挲紫焰生寒光”、“孤筇节高不可及,外虽似曲中直方”。这些诗句不仅描述了物品的外观特征,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人以“会须呼客共蜡屐,借君拄杖聊徜徉”收尾,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向往。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使整首诗更加完整和感人。
这首诗通过赞美桃竹、九节杖等物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深厚感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道教文化和自然美的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