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少年郎,意倾裘马中。
水凫偶相值,兰臭岂复同。
谁令千金璧,照此白发翁。
得之非人力,舍去真天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分析:
送袁司理归天台
长安少年郎,意倾裘马中。
- 长安少年郎:指的是诗人自己,当时在长安(今西安)的年轻士人。长安作为唐代的政治中心,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 意倾裘马中:意指心思或志向,倾表示非常投入。裘马中可能意味着年轻有为,志向远大,想要通过穿着华贵的皮毛衣物、骑马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水凫偶相值,兰臭岂复同。
- 水凫偶相值:比喻偶然的机遇或邂逅。在这里,诗人可能遇到了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或者是一个意外的机会。
- 兰臭岂复同:兰花的香气是清新脱俗的,但不同的气味或风格是不会融合在一起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性差异和风格迥异的深刻理解。
谁令千金璧,照此白发翁。
- 千金璧:古代的一种珍贵玉器,通常用来比喻价值连城的东西。在这里,它可能用来形容某种难得的机遇或机会。
- 照此白发翁:这里的白发翁可能是指年事已高、经历丰富的人。诗人可能是在表达,尽管自己已经年纪大了,但仍然有机会遇到重要的人物,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支持。
得之非人力,舍去真天穷。
- 得之非人力:意味着得到的并非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奋斗或才能得来的。可能暗示着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的,不是单凭努力就能获得的。
- 舍去真天穷: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即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解脱,因为真正的困境往往是无法逃避的。
赏析
这首诗以“送袁司理归天台”为题,描述了一位长安年轻士人与一位天台归客之间的相遇和别离。诗中通过对“意倾裘马中”、“水凫偶相值”等意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岁月、友情和机遇的珍视。而“得之非人力”和“舍去真天穷”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和现实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