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
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
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
【注释】
妙哉揭阳君:赞美袁司理(袁可立)是揭阳的才俊。
文起八代衰:指袁可立的文章兴起于明朝末年,使当时的文风衰落。
平生诵公文:袁可立一生酷爱古文。
手自不停披:不停地阅读、抄录古文。
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现在眼睛已经看不清楚了,没有像过去一样用金篦子剔去眼膜。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县,山上有许多石刻,非常著名。
巨刻:大石刻。
君其为致之:请袁可利用这些大石刻为朝廷征召人才。
【赏析】
此诗是袁可立送别好友袁世博归乡时所作。袁世博是福建人,与袁可立同乡,两人交谊很深。袁世博归乡后,袁可立为他写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又希望他能在家乡有所作为,为朝廷出力。
首联“妙哉揭阳君,文起八代衰。”开篇即赞颂袁司理(袁可立)是揭阳的才俊。袁可立是明朝中期的重臣,他的才华和地位使得整个明代都为之震动。他的文章兴起于明朝末年,使当时的文风衰落,可见他的文学成就非凡。
颔联“平生诵公文,手自不停披。”进一步赞美袁可立的学识渊博。他一生酷爱古文,不停地阅读、抄录古文,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颈联“只今老眼暗,刮膜无金篦。”则透露出诗人自己年老眼花的无奈。虽然袁可立年纪大了,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没有放弃学习。这体现了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尾联“天台有巨刻,君其为致之。”以送别作结,希望袁世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为朝廷出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深厚的友情,又有豪迈的气概,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