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儿轻生命如线,赤脚翻身踏江练。
南人惯看心不惊,北客平生眼希见。
海上潮来雪不如,中郎诗成锦初烂。
句法岂但窥澄江,壮士何从挽天汉。
飞流溅沫不足论,万壑千岩此为冠。
解言越峤翠摩空,岁与浪花争隐见。
我亦苍颜阅九州,始问江神得奇玩。
六年东望西兴云,岁月崩奔一飞箭。
拟将匹练作江图,归与故人夸伟观。
倘从江海识波涛,分逐秋篷共流转。
试令海若语冯夷,惭色自应须满面。
谁当更草海潮篇,词采风流付王翰。

吴儿轻生命如线,赤脚翻身踏江练。

南人惯看心不惊,北客平生眼希见。

海上潮来雪不如,中郎诗成锦初烂。

句法岂但窥澄江,壮士何从挽天汉。

飞流溅沫不足论,万壑千岩此为冠。

解言越峤翠摩空,岁与浪花争隐见。

我亦苍颜阅九州,始问江神得奇玩。

六年东望西兴云,岁月崩奔一飞箭。

拟将匹练作江图,归与故人夸伟观。

倘从江海识波涛,分逐秋篷共流转。

试令海若语冯夷,惭色自应须满面。

谁当更草海潮篇,词采风流付王翰。

赏析:
这首诗是周紫芝的名篇《次韵仲平十八日观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潮汐画面。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潮水汹涌澎湃的场景。首句“吴儿轻生命如线”,形象地比喻了潮水的力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接着,“赤脚翻身踏江练”则通过描绘人们赤脚在潮水中游泳的情景,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享受。

诗中的“南人惯看心不惊,北客平生眼希见。”两句,则通过对地域不同人群对潮水的感知差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其中,“心不惊”和“眼希见”分别形容了南北方人民对于这种壮观景象的反应和认识程度。

诗的后半部分,“海上潮来雪不如,中郎诗成锦初烂。”两句,则通过对潮水的描绘,引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这里的“中郎”指的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的《子虚赋》被誉为“锦绣之妙笔”。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他对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潮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汐的魅力。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