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昔,时否屯。河阳狩,沧海浑。将惰骄,霸棘分。盗连行,兵蜂屯。
公决策,摭雾雰。丰豕封,群羊奔。佩橐鞬,朝帝阍。奸气詟,圣道尊。
三阶明,万室欢。帝籍功,永不刊。愿寿公兮公永安。
【注释】
岁:年。屯:《周易》卦名,表示不顺。河阳狩:指周幽王在位时西周末年的“犬戎”入侵。《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作《军声》。使师克期,臣曰:‘过犹不及。’”沧海浑:指黄河。将惰骄,霸棘分:指诸侯中骄横的、不守法度的。盗连行:指盗贼四起。兵蜂屯:形容战乱频繁。公决策,摭雾雰:指周宣王即位以后,决定讨伐叛乱,翦除奸佞。丰豕封,群羊奔:指宣王平定叛乱后,赏赐有功之臣,封地给诸侯。佩橐鞬,朝帝阍:指宣王亲征北方,打败了北狄。奸气詟,圣道尊:指宣王的英明,使得国家安定。三阶明,万室欢:指宣王统治下的国家太平无事。帝籍功,永不刊:指宣王的功绩永垂不朽。愿寿公兮公永安:祝愿君主长寿,国家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寿诗,为颂扬周宣王的武功和政绩而作。全诗共七章,每章都以一个自然现象来比喻宣王的功德,最后以希望宣王长寿并祝愿他国家安宁收尾。
第一章以“岁在昔”开篇,用“时否屯”作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局面。接着,诗人用“河阳狩”和“沧海浑”两个典故,分别描述了周幽王的西周末年和东周初年的政治动荡。然后,诗人用“将惰骄,霸棘分”和“盗连行,兵蜂屯”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诸侯中的骄横和战乱频繁的现象。接下来,诗人用“公决策”和“摭雾雰”两个典故,赞扬了周宣王的英明决断和果断行动。然后,诗人用“丰豕封,群羊奔”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宣王赏赐有功之臣的场景。接着,诗人用“佩橐鞬,朝帝阍”这个典故,表达了宣王亲征北方,打败北狄的英勇事迹。然后,诗人用“奸气詟,圣道尊”这个典故,赞美了宣王治理国家的能力。最后,诗人用“三阶明,万室欢”这个典故,描绘了宣王统治下的国家太平无事的景象。
第二至六章都是对宣王功德的进一步颂扬。其中,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章分别采用了“岁在昔”、“帝籍功”、“奸气詟”、“三阶明”、“万室欢”等意象,来比喻和赞颂宣王的政绩和德政。
最后一章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愿寿公兮公永安”,表达了对宣王的美好祝愿和期望。同时,这也寓意着诗人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景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