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有亭宜四时,乃使寓安名似宜。
寓安口诺心未肯,更欲老翁聊决疑。
老翁百事尽称好,一生和罗常作椎。
况是宜亭颇静秀,闻说似宜尤复奇。
两山相望俱不恶,二老较胜知何为。
会当扶病蹑双屐,携酒君家为君醉。
不知春事已过眼,但见此亭俱可意。
且对青山食蛤蜊,一笑谁能知许事。
这首诗的作者是祁居。他建造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宜”。他认为这个亭子一年四季都适宜居住。然后他在寓安的亭子上刻下了这个名字,让寓安认为这个亭子确实适宜居住。但寓安嘴上答应,心里却没有接受这个观点,还想和老翁一起解决争端,以便更清楚地看到两位老人相忘的意图。
先生有座亭子适宜四季,就让寓安命名它为宜。
寓安口头上答应,心中并不完全同意,还想要老翁帮他解决争端。
老翁说万事都是好的,一生都在做椎。
何况是适宜的亭子很安静秀美,听说似乎也很奇特。
两座山相互面对都不差,二老比较起来知道什么是更好的。
会当扶着病弱的身体踩着双屐,带着酒来到你家与你共醉。
不知道春天的事情已经过去,只看见这座亭子都很合适。
暂且对着青山吃蛤蜊,一笑谁又能知道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