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岂合尚题舆,天遣寒儒此曳裾。
午夜灯光曾共赏,三春乐事未全疏。
尊前窈窕传新唱,耳畔澜翻听异书。
此别不须勤怨惜,君王日日问严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好友苏仁仲的。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逐词释义,以及可能的译文和赏析:

  1. 公才岂合尚题舆(注释:你(我)的才华难道应该只适合坐在马车里被人指挥吗?)
  • “公才”指的是诗人自谦之语,”岂”表示反问,表明他对自己才华的质疑。
  • “尚题舆”意味着被安排在马车上,被动地接受指令,这反映出诗人希望有更多自主的机会。
  1. 天遣寒儒此曳裾(注释:老天爷派了一个学识浅薄的书生来拖累我。)
  • “寒儒”指学问不高或地位低下的人。
  • “曳裾”原指古代官员穿朝服时拖曳衣襟的动作,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被卷入政治漩涡中。
  1. 午夜灯光曾共赏(注释:我们曾经在深夜里一起欣赏过灯光。)
  • “午夜”指的是深夜时分,常用来形容时间的寂静和孤独。
  • “灯光”在这里象征了友情、智慧或是某种共同的兴趣。
  • “曾共赏”表明两人曾有过愉快的时光和交流。
  1. 三春乐事未全疏(注释:虽然有三个月的时间快乐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 “三春”指的是农历新年后的三个月,即阳历的春季,通常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
  • “乐事”指的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 “未全疏”意味着这些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暗示着仍有一些未竟的事业或心愿。
  1. 尊前窈窕传新唱(注释:在酒席面前优雅地传递一首新歌。)
  • “尊前”指的是在酒宴之前,或者是高雅的环境。
  • “窈窕”形容词,形容女子温柔而美丽。
  • “新唱”指的是新创作的歌曲或诗歌。
  1. 耳畔澜翻听异书(注释:耳边传来阵阵海浪的声音,仿佛在听着不同寻常的书籍。)
  • “耳畔”指的是听觉范围,强调声音的存在。
  • “澜翻”形容海浪翻滚的样子,也可比喻思绪澎湃。
  • “异书”意味着不同寻常的书籍,可能是指新奇的知识或者深奥的文学著作。
  1. 此别不须勤怨惜(注释:这次分别不必过多地感到遗憾。)
  • “此别”指的是这次离别。
  • “勤怨惜”意思是不要过于抱怨或舍不得。
  • 整句话传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认为分别是必然的,不必过度忧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苏仁仲这位朋友深深的情感和不舍。诗中的“天遣寒儒此曳裾”反映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午夜灯光曾共赏”和“耳畔澜翻听异书”则描绘了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温馨与怀念。最后的“此别不须勤怨惜”,则展现了作者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保持乐观态度,鼓励对方不必过于悲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豁达的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