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记挥毫草檄初,必知鸣镝集单于。
由来笔下三千牍,可胜军中十万夫。
已许乞盟朝渭上,不妨持节过幽都。
吾君甚似仁皇帝,宜有韩公赞庙谟。
【注释】
挥毫草檄:挥笔写檄文。
鸣镝(dí):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金属制成箭头,用竹制杆。
由来:自古以来。
三千牍(du4):指公文很多。
渭上:指在渭水之北的长安城郊。
乞盟:请求订立和平盟约。
幽都:指北方边远之地。
仁皇帝:汉宣帝刘询,名询,字子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明君,谥号为“孝宣”。
韩公:指唐代著名宰相韩休,字少公,曾任宰相。
【赏析】
《送洪景卢舍人北使》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送友人北上时的盛况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勉励之意。
首句点题:“尝记挥毫草檄初”一句,回忆当年与友人一起策划、制定方略,挥笔写下讨伐匈奴的檄文。
第二句进一步强调:那时就知道匈奴一定会聚集到单于身边,因为当时朝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里的“鸣镝”(古代的一种兵器)是指弓箭。
第三句写当时朝廷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可以动员起大量的兵力,足以与匈奴抗衡。这里用“三千牍”来形容当时的军书之多。
第四句说:现在已经允许你(洪景卢)在渭水之畔请求订立和平盟约,也可以带着节杖经过边塞地区。这里的“朝渭上”即指此。
第五句写洪景卢即将到达边疆地区,朝廷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而第六句则是说:虽然朝廷答应你的请求,但你也要随时准备保卫国家,不要放松警惕。
最后一句用韩休作比,称赞洪景卢有贤才大略,将来一定会成为像韩休那样的人,赞颂了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