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险过峡中船,赖有名山寄静便。
丘壑遂将从栗里,功名何敢梦凌烟。
吾贤才术今谁敌,野老风流未可传。
趁取桃花日千里,蓬莱方丈会群仙。
乐顺之司理用杨韵赞予去岁江行游山之乐再次韵
诗原文:
溯洄险过峡中船,赖有名山寄静便。
丘壑遂将从栗里,功名何敢梦凌烟。
吾贤才术今谁敌,野老风流未可传。
趁取桃花日千里,蓬莱方丈会群仙。
译文:
沿着险峻的山路渡过峡谷中的船只,依靠着美丽的山峦来寻找心灵的平静。
我与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从古代隐士栗里的隐居生活一样,追求的是真正的名利和宁静的生活。
虽然我现在拥有贤明的才能和技艺,但不敢梦想像历史上的名人那样在凌烟阁留下名声。
趁着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我要乘着千里马,游览蓬莱、方丈这样的仙境圣地,与各路神仙共聚一堂。
注释:
遡洄险过峡中船:逆流而上,经过险峻的峡谷中的船只。
赖有名山寄静便:“赖有”表示“幸亏有”或“依赖”,指依赖着那些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平静的山水。
丘壑遂将从栗里:形容自己如同古代隐士般,追求自然之美,远离尘嚣。
功名何敢梦凌烟: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不敢妄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名字。
吾贤才术今谁敌:表达自己的才华无人能敌,同时也暗含了谦虚之意。
野老风流未可传:描绘了自己那种超然世外、不问世事的风骨和风度。
趁取桃花日千里:借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蓬莱方丈会群仙:蓬莱和方丈是传说中的仙境,此处用来比喻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即与各路神仙相聚的美好愿望。
赏析:
《乐顺之司理用杨韵赞予去岁江行游山之乐再次韵》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描绘山水间的行走和内心的感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首句“溯洄险过峡中船,赖有名山寄静便”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地在峡谷中穿行的经历。峡中船只艰险且迂回,但正是这些经历让诗人感到一种难得的安宁和放松。紧接着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安宁的来源——那如画般的山水美景。这里的“名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名胜,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的归宿。
第二句“丘壑遂将从栗里,功名何敢梦凌烟”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以“栗里”自比,表达了他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而非外界强加的功名利禄。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薄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第三句中,“吾贤才术今谁敌”和第四句“野老风流未可传”形成了对比。一方面,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文学或技艺上的成就无人能敌;另一方面,又强调了自己的独特风格——“野老风流”。这里既显示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自信,也透露出他对传统美德的重视。
最后两句“趁取桃花日千里,蓬莱方丈会群仙”则将整个诗篇推向高潮。这里不仅包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趁取桃花日”),更有对未来与众神共度美好时光的憧憬(“蓬莱方丈会群仙”)。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乐顺之司理用杨韵赞予去岁江行游山之乐再次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