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谈经似子春,三公虚位待平津。
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顷在道中闻邦衡侍郎将进周礼新解尝赋诗就为六月三日寿
- “顷”:不久,过去。
- “道中”:在旅途中。
- “邦衡侍郎”:指王邦衡,当时任御史中丞的官员。
- “周礼新解”:指周朝(西周)的礼仪制度的新解释或研究。
- “尝赋诗就为”:曾经作诗并为此庆祝。
- “六月三日寿”:特指某个具体日期,即6月3日。
- 或谓名在丹书不当玷污西清之㒞
- “或谓”:有人说。
- “名在丹书”:名字被记录在红色封套上(丹书通常指重要文件)。
- “不当玷污”:不能受到污染。
- “西清”:这里指朝廷、官府。
- “㒞”:可能是“耻”的误写,羞耻。
- 老羞愧而止今蒙俯记生朝特贻佳作既仍旧韵敢隐鄙言狗尾之续斐然鹤头之侧必矣
- “老羞愧而止”:因羞愧而停止。
- “今蒙俯记生朝”:现在接受您的记忆。
- “生朝”:生日或者周年。
- “特贻佳作”:特意赠送美好的诗文。
- “既仍旧韵”:既遵循了原有的诗歌韵律。
- “敢隐鄙言”:不敢隐藏自己的粗俗之言。
- “狗尾之续”:比喻自己作品的拙劣模仿或附庸风雅。
- “斐然鹤头之侧”:形容自己的作品如同凤凰展翅于鹤立之前,显得非常突出。
- “必矣”:一定如此。
- 九十谈经似子春,三公虚位待平津
- “九十”:可能指的是八十岁(古时以八十为长寿)。
- “谈经”:谈论经典。
- “子春”:孔子,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这里代指孔子。
- “三公”:三公九卿是古代中国最高的官职,此处泛指高级官员。
- “虚位待平津”:等待合适的人选出任这些职位。
- 礼文元秉周邦旧,义训重颁楚老新
- “礼文”:指礼仪、礼节方面的知识和文献。
- “元秉”:原本拥有。
- “周邦”:指周朝,古代华夏民族的发源地。
- “楚老新”:指楚国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观点。
- 鸱阁行看迎太宰,象篦应记讲庖人
- “鸱阁”:可能是指古代用于祭祀的大型木制建筑,这里用作比喻。
- “太宰”:古代官名,负责国家政务。
- “象篦”:古代的一种理容工具,这里比喻治理国家的策略。
- “庖人”:厨师,这里借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们。
- 这两句可能描述的是迎接宰相或太宰的仪式,以及讨论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等议题。
- 太平致了阴谋息,方信儒真道粹醇
- “太平”:社会安定和谐。
- “致了”:实现或达成。
- “阴谋息”:邪恶的阴谋得以平息。
- “儒真道粹醇”:儒家学说纯粹而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