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相声名久不磨,庆馀丰报属君多。
原鸰重遇非常主,庭鲤仍收最上科。
但使家声常燀赫,不辞官路独蹉跎。
仁人天岂惜眉寿,自要曾孙同逝波。
【注释】
计相声名久不磨,庆馀丰报属君多:新镇江通判蔡计相声名久不磨。庆馀丰:指唐代宰相李林甫的府第。蔡氏自唐代以来,世代为官,家声显赫。属君多:指有才能和才干的人,多得难以计数。
原鸰重遇非常主,庭鲤仍收最上科:原鸰(yuān qínɡ):比喻恩宠深厚的主人。重遇:重新遇到。非常主:指皇帝的赏识。庭鲤: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最上科:科举考试中的头名。
但使家声常燀赫,不辞官路独蹉跎:只要家族声誉显赫光大,就不怕官场仕途坎坷曲折。燀赫:光彩辉煌。蹉跎:失意、不得志。
仁人天岂惜眉寿,自要曾孙同逝波:仁慈之人上天难道吝惜长寿?自己要求曾孙们能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消逝。曾孙:儿子的儿子,即孙子。逝波:消逝的水波,比喻生命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蔡襄为他的父亲撰写的墓志铭。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被后人誉为“文章政事两全之才”。
诗的第一句“计相声名久不磨”,说的是蔡襄家族世代为官,家声显赫,名声传扬至今。第二句“庆馀丰报属君多”,则是说蔡襄本人在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厚待。第三句“原鸰重遇非常主”,则是说蔡襄再次遇到皇帝的恩宠,这在古代官场上是非常难得的事情。第四句“庭鲤仍收最上科”,则是说蔡襄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状元郎。整首诗表达了蔡襄对父亲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他人生经历的感慨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