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束蒲鞭吏昼闲,禽声人语两关关。
郊坰戎队穿花里,阡陌儿童戏雉间。
禅语屡题投子寺,仁风常满皖公山。
荐书闻道交宸几,尺一封泥合锡还。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庭束蒲鞭吏昼闲,禽声人语两关关。
- 庭束蒲鞭吏: 在庭院中,官吏们用束着的蒲草鞭子休息。
- 禽声人语两关关: 鸟鸣和人们的谈话声交织在一起。
- 郊坰戎队穿花里,阡陌儿童戏雉间。
- 郊坰(jìng)戎队: 郊外的兵营。
- 穿花里: 军队穿越花丛。
- 阡陌儿童: 乡间小路上玩耍的小孩。
- 戏雉间: 在草丛中捉雉鸡玩。
- 禅语屡题投子寺,仁风常满皖公山。
- 禅语: 佛教用语。
- 投子寺: 位于安徽的一个寺庙。
- 仁风常满: 形容仁爱之风常常充满。
- 荐书闻道交宸几,尺一封泥合锡还。
- 荐书: 推荐书籍。
- 交宸几: 交于皇宫的几案前。
- 尺一封泥: 用泥土封好信件。
- 合锡还: 把信还给收信的人。
译文:
庭中官吏用蒲鞭休息,鸟儿叫声与人的交谈声交织。
郊外军营穿过花丛,乡间小路上的孩子们戏耍。
佛教用语经常被写在寺庙的墙上,仁爱之风常常充满皖公山。
推荐的书籍被带到皇宫的几案上,用泥土封好的信件会被还给收信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春日乡村景象。首句“庭束蒲鞭吏昼闲”,通过描述庭院中的官吏们在使用蒲鞭休息,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第二句“禽声人语两关关”则将这种宁静进一步放大,鸟鸣与人语相互交融,仿佛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乐章。
第三句“郊坰戎队穿花里”展现了一幅军容整齐地穿越花丛的画面,而“阡陌儿童戏雉间”则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嬉戏的景象,这些画面共同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乡村生活图景。
诗的最后一句“禅语屡题投子寺,仁风常满皖公山”则是对前文的升华。它不仅赞美了佛教用语在寺庙墙上的频繁出现,也表达了人们心中的仁爱之情。最后一句“尺一封泥合锡还”则寓意深远,它不仅仅是对信件的处理方式的描述,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一种象征——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通过书信来传递心意,使彼此的情感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