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名家各是非,圣经元自许传疑。
迟迟著语君知否,游夏犹难措一辞。

注释:

永新贺升卿:永新,即张九龄。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春秋会正论:指孔子对《春秋》的看法。春秋会,指孔子在鲁国举行的春秋会议。

屡督跋戏:多次督促、批评、讽刺。

三传名家各是非: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它们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名家,指儒家学者,他们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因此称为“名家”。

圣经元自许传疑:《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上帝、人类历史等的教义和故事。这些内容被认为是无可置疑的,但作者们认为它们仍然有一些可以质疑的地方。

迟迟著语君知否:迟迟,形容时间漫长,这里用来表示思考的时间很长。著语,指说话、表达观点。君,指你,即张九龄。

游夏犹难措一辞:游夏,指战国时期著名的两位辩才,分别是庄子和惠施。他们都是善于辩论的哲学家,但他们认为要说服他人,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孔子及其《春秋》的看法,以及他对儒家学者的不同观点的反思。

诗的第一句“永新贺升卿着春秋会正论”提到了张九龄的名字和他的作品《春秋会正论》。张九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第二句“三传名家各是非”表明了张九龄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态度。他认为儒家学者们各有己见,对于经典的解释存在分歧。这体现了张九龄对于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第三句“圣经元自许传疑”,则进一步指出,尽管《圣经》被视为不可质疑的圣典,但作者们仍然认为它存在可以探讨和质疑的空间。这反映了张九龄对于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追求,以及对真理探索的执着。

最后一句“迟迟著语君知否”表达了张九龄对于思考和表达的深思熟虑。他认为,即使是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也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体现了他在思考中的严谨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张九龄的视角,展示了他对儒家经典、学术自由、真理探索和思考表达的思考和探索。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展示了作者个人的学术追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