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识公,而哀斯文。
稷言皋谟,宋艳班香。
四海所宗,一乡何有。
瞻之在前,瞠乎若后。

徐泾教授求六一先生赞

我不认识你,却为你的文章感到悲哀。

稷言皋谟,宋艳班香。

四海所宗,一乡何有。

瞻之在前,瞠乎若后。

【注释】

  1. 徐泾教授:指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道士,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书法家。他因才学高超和行为放荡而闻名于世。
  2. 不识公:不认识您,表示对您的敬意。
  3. 哀斯文:哀悼文人的才华和著作。
  4. 稷言皋谟:稷言,《尚书》中记载周公的言论;皋谟,古代帝王的谋划和决策。这里指孔子的教诲和智慧。
  5. 宋艳班香:宋艳,宋朝的美女;班香,形容女性的香气四溢。这里指宋代女性的美丽与贤良。
  6. 四海所宗:四海,指天下;宗,尊崇。这里表示天下的人都尊崇您。
  7. 一乡何有:一乡,一个地方;何有,有何资格。这里表示您在一个地方有什么资格?
  8. 瞻之在前,瞠乎若后:瞻(zhān)之前,瞠(chēng)乎(hè)若后。意思是看着您仿佛在前方,但实际上是在身后。

【译文】
我不认识你,却为你的文章感到悲哀。
孔子的教诲像稷言一样深远,宋朝女性的美如同班香一般芬芳。
天下都尊崇你为宗师,一个乡村又能有什么资格?
仰望您的风采似乎在前方,实际上却在身后。

【赏析】
这首诗是徐渭写给六一先生的一封书信。诗中表达了徐渭对六一先生的敬仰之情。首句“我不识公”,直接表明了徐渭对六一先生的认识不足,但这也反映了他对对方的尊重和期待。接下来的句子“稷言皋谟,宋艳班香”则是对六一先生的赞誉,赞扬他的言辞和才华,以及他的品德和魅力。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徐渭对六一先生的敬仰之情。他虽然不认识六一先生,但却为他的文章感到悲哀;他认为,天下的人都尊崇他为宗师,一个乡村又能有什么资格?仰望他的风采似乎在前方,实际上却在身后。整首诗充满了敬仰之情,表达了徐渭对六一先生的深深敬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徐渭作为文人的谦逊和低调,他虽然有很高的才华,但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