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尊王,外攘夷狄。
幼学壮行,终始惟一。
凛然英气,尚父是匹。
揭之徂征,可却回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名篇背诵默写能力。高考所考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注意字词的积累。

译文:春秋时期尊崇周王,对外抵御夷狄侵略。从幼年入学到壮年行兵打仗,始终如一,凛然有英气,可与尚父匹敌。挥师征讨回纥,可打败他们。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冬,是作者为表彰名将种谔的功绩而写的。种谔是北宋初期的一位名将,他曾多次出征边疆,立下战功。这首诗就是作者对这位名将的颂扬。诗中赞扬了种谔“凛然英气”的气概和“揭之徂征,可却回纥”的战绩。全诗句句紧扣主题,用典贴切、得当。首句“春秋尊王”,以春秋大义褒扬种谔,暗合其人。颔联“幼学壮行,终始惟一”,点明种谔自幼立志,壮年建功,忠心不渝,始终如一。颈联“凛然英气,尚父是匹”,称赞种谔凛然英气,堪比古代名将尚父廉颇。尾联“揭之徂征,可却回纥”,赞叹种谔挥师征伐,能够击败回纥。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宋史》称其“勇冠三军”,“临事不苟”。

【答案】

①春秋尊王:春秋大义上尊崇周王朝的正统地位。②外攘夷狄:对外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③幼学壮行:指从小就立志报国

,壮年时建功立业。④凛然英气:形容威武雄壮,令人敬畏的气概。⑤尚父是匹:尚父指的是姜尚姜子牙,此处比喻

种谔的威猛。⑥揭之徂征:揭即举起,徂指往昔,征指讨伐。⑦可却回纥:击退回纥,指种谔曾率军击败西夏军队,

使西北边陲安宁。⑧崇宁:宋神宗年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