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岫岧峣若画图,何年西竺到西湖。
猿声带月离仙国,鳌背移山入帝都。
松撼翠涛双涧冷,桂飘金雨一亭孤。
却疑舞鹫随风去,欲把云关锁得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湖歌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鹫峰(鹫峰山)
    碧岫岧峣若画图,何年西竺到西湖。
    碧绿的山峦高峻险要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不知何时才能将西天佛国的鹫峰山带到人间的西湖。

  2. 猿声带月离仙国,鳌背移山入帝都。
    猿猴叫声伴随着月光离开了仙国,巨大的鳌鱼背负着山石进入了帝王的京都。

  3. 松撼翠涛双涧冷,桂飘金雨一亭孤。
    松树摇摆在翠绿的水波上如同撼动着波浪,桂花飘散在空中形成了金色的雨滴落在一座孤独的亭子上。

  4. 却疑舞鹫随风去,欲把云关锁得无。
    却怀疑那飞舞的白鹤随着风飞走了,想要把云雾重重的关口封锁起来,但似乎无法完全封锁住这自由自在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西湖美景的赞美,通过对西湖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和人间美景的热爱。诗中的“鹫峰”指的是鹫峰山,位于杭州西湖之西。诗人通过描绘山峦的秀丽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猿猴、鳌鱼等动物的形象,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写景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