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一死已许人,高歌忼慨西入秦。
一旦直欲揕吕政,何异只手批逆鳞。
舞阳色变衮龙绝,环柱模糊八创血。
督亢地图秦已知,强燕反是速燕灭。
壮志不就千古悲,易水萧萧云垂垂。
尺八匕首何足恃,当时枉杀樊于期。
诗句原文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 这首诗以“并刀”自喻,表达了诗人想要杀敌报国的决心。
- “易水”一句,寓意深广,没有悲壮激情和荆轲那样的勇士,只有无尽的哀愁。
- 陈子龙为人正直,忠于朝廷,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见朝廷腐败辞职归乡。
- 清兵攻破南京后,他在家乡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后避匿在山中,后又结太湖兵抗清。
- 由于事情败露,他乘隙投水而死,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及无奈。
赏析:
此诗通过对并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英雄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比“易水”的平静和荆轲的悲壮,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和平时代的留恋。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渡易水》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诗歌。它以豪迈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诗歌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