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阅群动,造物无时闲。
群动不自觉,妍丑纷两间。
萌达至枯槁,日夕常循环。
嗟嗟水东流,去海声潺湲。
端居阅群动,造物无时闲。
群动不自觉,妍丑纷两间。
萌达至枯槁,日夕常循环。
嗟嗟水东流,去海声潺湲。
【注释】
- 端居:指静坐、闲居无事。
- 造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也泛指一切事物。
- 妍丑:美好与丑陋,这里特指世间的美丑。
- 萌达:指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 枯槁:凋零枯萎。
- 日夕:太阳落山之时,这里借指时间。
- 潺湲:水流缓慢流淌的样子,形容声音轻柔悠长。
【赏析】
这首诗以“拟古呈存翁二首”为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现象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自然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过程进行了深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首句“端居阅群动,造物无时闲”,诗人坐在家中,静静地观察周围的动静,感叹造物主(指大自然)从不闲着。这里的“端居”指的是闲居的生活状态,而“群动”则是指自然界的一切变化。诗人通过“阅”字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关注和观察,同时用“无时闲”来强调造物主的忙碌和不停歇。
次句“群动不自觉,妍丑纷两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他认为所有的生物都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生老病死的过程,美好与否都混杂在两者之间。这里的“妍丑”既指美丽与丑陋,也暗示了生命的不同阶段。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展现了他对生命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句“萌达至枯槁,日夕常循环”,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植物从发芽到凋谢的过程,这个过程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这里的“萌达”是指植物从发芽到开花的过程,而“枯槁”则是指植物的衰老过程。诗人用“常循环”来形容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强调了生命循环不息的自然规律。
末句“嗟嗟水东流,去海声潺湲”,诗人以“水东流”作为结尾,形象地描述了水的流动过程。水流向东流去,发出潺潺的声音,这既是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写照。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