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笔照坤维,忽见文星下紫微。
万里江山浑改观,九重绅笏更争辉。
占松不假刀形梦,换马端期鹄趁飞。
试问郫筒故乡酒,路人应唱踏花归。
煌煌大笔照坤维,忽见文星下紫微。
万里江山浑改观,九重绅笏更争辉。
注释:
煌煌:明亮的样子。
文星: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这里指科举及第。
坤维:大地。坤,地也。
占松不假刀形梦:比喻才高。
换马端期鹄趁飞:比喻志向远大,有抱负。
郫筒:地名,位于今成都市郊外,相传古代蜀国酿酒的原料就是郫县一带的水井之水。
踏花归:形容生活安逸,无忧无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时亨将要离开成都,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他的祝愿和惜别之情。
全诗以“煌煌大笔照坤维”开头,赞美了王时亨的才华,就像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一样耀眼。接着,“忽见文星下紫微”,又用北斗七星中的一颗星(文星)来比喻科举及第,表达了对王时亨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后两句“万里江山浑改观,九重绅笏更争辉。”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王时亨的祝愿。万里江山虽然广阔,但在他的笔下,却焕然一新,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一样,有才华、有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
最后一句“试问郫筒故乡酒,路人应唱踏花归。”则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乡景图。诗人想象着王时亨离开家乡后的生活,也许他会在郫筒这个地方找到一份好工作,过着安逸的生活。同时,他也期待着王时亨能够像他一样,回到家乡,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王时亨的祝福和惜别之情,又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