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当年华子期,闲敲石鼓动人时。
云门却笠人何在,不见临流别世诗。

【注释】

子期岩:即子期石,位于今河南邓州。

闻得当年华子期,闲敲石鼓动人时。 闻得:听到(传说)

当年:指春秋时期的钟鼓乐师俞伯牙和琴师钟子期的友谊故事。

华子期: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的知音。

闲敲石鼓动人时:形容琴声优美,使人陶醉。

云门却笠人何在:云门山是钟子期隐居的地方,他在那里过着隐居生活,远离尘世。这里说他已隐遁而去。

不见临流别世诗:表示对世俗功名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词以华子期的典故起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厌倦之情。

上片写闻听华子期的故事而生感慨。“闻得”二字领起全篇,点明本词主旨。传说春秋时期,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听其弦外之音,两人志趣相投而结为知音。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长叹:“世上再无知音!”此词以“华子期”代指知己。“闻得当年”三字,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激情与挚情的历史岁月;而“闲敲石鼓动人时”,更将这种历史记忆具体化、生动化,使读者如闻那扣人心弦的琴声。下片抒写对华子期隐居生活的景仰与追慕。“云门却笠人何在”一句,表明作者已经远离了尘嚣,隐居于云门山中,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然而,面对这幽深的山林和清澈的溪流,作者不禁想起那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华子期,感叹自己再也看不到他像《诗经》中所写的那样,面对流水,写下别离世俗的诗篇了。

全词意境深远,含蓄蕴藉,既抒发了作者对知音难求的慨叹,又流露出对华子期隐居生活的景仰之情,同时寄寓着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