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讽诵不离口,君才岂止王季友。
力探千载自青眼,智效一官今白首。
三年拄颊京江上,车如鸡栖马如狗。
旁人窃叹君则笑,一鬨从来有奇偶。
椎鼓发船忽复去,聚散匆匆一翻手。
泾川绿涨三百里,试脱征衣濯尘垢。
人间至计只樗栎,身外虚名本箕斗。
君归更问且过翁,富贵何如一杯酒。
【注释】
- 君才岂止王季友:你才能不只是一个王季友。王季友(734-768),唐代诗人,以诗著称。
- 力探千载自青眼:努力探索千年的历史,就像我对你的青眼相待一样。
- 智效一官今白首:智慧和能力在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我现在已经白发苍苍了。
- 三年拄颊京江上:我在京城江边已经支撑了三年。
- 车如鸡栖马如狗:车子比鸡窝还要小,马儿像狗一样地奔跑。
- 旁人窃叹君则笑:旁边人嘲笑我的时候,我就笑。
- 一鬨从来有奇偶:这世上的事情总是有奇有偶的。
- 椎鼓发船忽复去:突然之间,船又开始出发了。
- 聚散匆匆一翻手:聚与散,就像翻手掌一样快速。
- 泾川绿涨三百里:泾川地区绿水涨满了三百里。
- 人间至计只樗栎:世间最明智的决定就是像樗栎那样。
- 身外虚名本箕斗:身外的名利就像簸箕和斗一样虚幻。
- 君归更问且过翁:你回家的时候,一定要问问我。
- 富贵何如一杯酒:富贵如同一杯美酒,不如一杯美酒来得实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对友人刘元畸离开朝廷,回归家乡宣城的赠别之作。全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感慨之情,以及对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看法。
第一句“群书讽诵不离口,君才岂止王季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这句诗中的“群书”指的是古代的书籍,“君才”指的是友人的才华,“王季友”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字。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一直在不断地阅读书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问和见识。而诗人也认为,他的友人的才华远远超过了王勃。
第二句“力探千载自青眼,智效一官今白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之情。这句诗中的“力探千载”指的是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历史,“自青眼”则是用青眼看待人的意思,“智效一官”则是指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白首”则是指现在已经白发苍苍了。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认为他的友人不仅有着深厚的学问和见识,而且在官场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现在已经成为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
第三句“三年拄颊京江上,车如鸡栖马如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句诗中的“三年”指的是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拄颊”是指扶着脸颊,形容愁苦的样子,“车如鸡栖马如狗”则是指车辆简陋得像鸡窝一样,马匹疲惫得像狗一样。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已经在北京江边度过了三年,现在又要离开了。他看着那些简陋的车辆和疲惫的马匹,心中充满了不舍。
第四句“旁人窃叹君则笑,一鬨从来有奇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乐观态度。这句诗中的“旁人”是指旁边的人,“窃叹”是指私下里叹息,“君则笑”则是说旁边的人叹息的时候,诗人却笑着面对。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认为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一些喜怒哀乐,而这些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
第五句“椎鼓发船忽复去,聚散匆匆一翻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无奈之情。这句诗中的“椎鼓”是指敲打着鼓声准备出发,“聚散匆匆一翻手”则是指聚集和分散都是瞬间的事情。整句话的意思是,就在诗人准备出发的时候,友人又突然回来了,这让诗人感到有些无奈。
第六句“泾川绿涨三百里,试脱征衣濯尘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中的“泾川”是指地名,“绿涨”是指绿色的水面涨满了三百里,“试脱征衣濯尘垢”则是指在清洗自己的衣服来洗去身上的尘土。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看到泾川的水面涨满了三百里,就想起了友人离去的情景,想要通过清洗自己的衣服来洗去心中的忧伤。
第七句“人间至计只樗栎,身外虚名本箕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这句诗中的“至计”是指最好的计策,“樗栎”是一种树木的名字,“箕斗”是指簸箕和斗的形状。整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人来说,最好的计策就是像樗栎那样坚韧不拔,而外在的名利就像簸箕和斗一样虚幻。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第八句“君归更问且过翁,富贵何如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这句诗中的“且过翁”是指诗人自己,“富贵何如一杯酒”则是指富贵就像一杯美酒,不如一杯酒来得实在。整句话的意思是,当朋友回来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那么富贵真的比一杯美酒更重要吗?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