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纯如玉绝纤瑕,惊坐何人指孟嘉。
策马殿军劳不伐,舍鱼取义理无差。
读碑襄水真为谷,守垒房陵忍顾家。
乡国不妨动归兴,天津八月却随楂。

【注释】

温纯如玉绝纤瑕,惊坐何人指孟嘉:温纯如玉,形容温纯的人品纯洁;绝纤瑕,意思是没有一点儿瑕疵。惊坐,指惊动了在座的人。何人指孟嘉:指孟嘉,是说温纯的品德就像古人孟嘉一样高洁。惊坐,惊动了在座的人,指温纯的品格。

策马殿军劳不伐,舍鱼取义理无差:策马殿军,是指军队中主将亲自率部前进;舍鱼取义,是指放弃小利以成大义。劳不伐,指功劳不自夸。理无差,意思是讲道义上没有任何差错。

读碑襄水真为谷,守垒房陵忍顾家:读碑,是指读史。襄水,即襄江,在今湖北宜城县西。真为谷,指襄水真是一条谷地。房陵,指汉中一带。忍顾,忍受,指忍耐。

乡国不妨动归兴,天津八月却随楂:乡国,家乡。动归兴,激起归乡的愿望。天津,指今河南濮阳县南。楂,山楂,一种水果。八月却随楂,指八月里却要吃山楂果,表示思乡之情。却随楂,表示思念故乡的心情。

【译文】

温纯像玉一样纯净没有一点瑕疵,使座上的人无不称赞他的高尚品格。他策马殿后功劳卓著而不骄傲,舍弃小利成就大义而毫无差错。读史书时想到襄阳的襄水真是一条山谷,守卫山寨时却忍受着家乡亲人的思念。家乡的国家不要妨碍他回乡的意愿,八月里吃了山楂还要怀念家乡。

【赏析】

此诗首章写温纯之德,次章写温纯之才,结章写温纯之志。

全诗先从温纯之德说起,赞颂其“惊”座之才。温纯是东晋孝武帝时的尚书郎,他为人正直廉洁,不图名利和享受,深得人们尊敬。这首诗就赞美他的品德。接着写温纯的才干。他善于谋略、有才能,能够“策马殿军劳不伐”。殿军就是领兵前进,这是大将军或大将的职务。“策”,即驾驭,指挥的意思。“殿”,是殿后的意思。殿军就是率领大军在最后面走,也就是作为全军的前锋。“劳不伐”,意思是功劳不小,但谦虚不夸耀自己的功绩。温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夸自己功劳大,而是把功劳归于部下,自己甘愿做后卫。这种谦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温纯还有更大的本领,就是能舍己为人,舍小利而为大义。他听说有人因为丢了鱼而要杀自己时,他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去偷别人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大义。

温纯的这种品质和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当他离开家乡到京城任职时,大家都感到惊讶。温纯在京城任官期间,虽然很有才能,但并不张扬,他只做好事,不贪财好色。他在担任郡太守期间,经常救济穷人,帮助那些遭受不幸的人度过难关。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安居乐业。

温纯还非常注重道德修养。他平时生活俭朴,不贪图钱财,不追求物质享受。他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从不抱怨。他常说:“富贵本是外物,何必苦苦追逐呢?”这种思想使他成为一代楷模。

温纯在京城任职时,有一次读到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其中讲到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有一条叫襄水的河流。这本《襄阳耆旧传》是由唐代文学家李肇撰写的,书中记载了襄阳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对温纯的评价很高。温纯看到这本书后非常激动,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在那里居住过的地方,想到了那里的山水、朋友和亲人。他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土地、亲人和老朋友。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去看望他们。

温纯回到了家乡,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他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他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都变得美丽起来,看到了家乡的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他看到朋友们都过得越来越好,都过上了好日子。他看到家乡的文化也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了。温纯看到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感。他觉得家乡真好,家乡的人们真幸福。他决定留下来继续为家乡做出贡献。

温纯在家乡任职时,他始终关注着家乡的民生问题。他认为民生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障民生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倾听人民的心声。他还积极倡导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如减免赋税、提供医疗援助等。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温纯虽然已经离开了家乡多年,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他知道家乡的未来需要年轻人来传承和发展。于是,他鼓励年轻人要热爱家乡,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他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来庆祝家乡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庆典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欢庆佳节、一起分享快乐时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温纯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为祖国和民族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思想和品德一直被后人称颂着并受到广泛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