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窥遗制辨中朝,更帖骁游八座貂。
空有丹心酬雨露,讵应赤脚踏烟霄。
人繇汲汲知尧舜,我岂区区事管萧。
不是鸾台勤再诏,狂言何以发刍荛。

【注】

内引:皇帝在宫内召见大臣的仪式。缉熙殿:北宋皇宫中的一座楼阁,位于汴梁。赐对:皇帝向大臣赏赐礼物。玉音:皇帝的话。宣问:皇帝询问。漏刻:古代计时器。金币:古代货币。香茗:茶。长地官:宋代的官职名。将旨:接受命令。八路:指八方。兼镇:兼任。姑孰:县名,今安徽当涂县。敬纪感遇以昭恩荣:恭敬地写诗以表达感激之情。感遇:诗歌中的一种类型。

【赏析】

这是一首奉诏而作的酬答诗。作者应诏入京,受到皇帝接见并赏赐礼物,心情激动,遂作此诗,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和谦逊之志。

第一首开头两句:“曾窥遗制辨中朝,更帖骁游八座貂。”是说他曾经看到朝廷遗留下来的诏书,辨别其中的是非得失,接着又贴起那身穿貂皮大衣的勇士们的战袍了!“遗制”,指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制度;“中朝”,“中”,指朝廷;“朝”在这里有“朝廷”的意思。“遗制”即前代留下的典章制度或政策。“辨中朝”,辨别其中正邪、善恶的是非得失。“骁游”,指勇猛善战的人,“八座”是古代官署名,指宰相等高级官员。“帖”,这里用如动词,意思是贴起。“骁游八座貂”,指那些身披盔甲、手持武器的勇士们,他们穿着貂皮衣服,是朝廷重臣。

第二首:“空有丹心酬雨露,讵应赤脚踏烟霄。”是说,自己虽然怀有一颗忠心的丹丸,但却没有机会去报答皇恩,只能踏着烟雾,在天空中徘徊啊!“丹心”,丹砂之心,比喻忠诚之心。“雨露”,这里用作比喻。雨露滋润万物生长,喻指皇恩浩荡,恩泽广施。“讵应”,岂是?“讵”,岂,表反问语气。“赤脚”,赤足,比喻没有地位、没有权势,无法施展才华。“踏烟霄”,指在高空中遨游。

第三首:“人繇汲汲知尧舜,我岂区区事管萧。”是说,人们都急于求成,知道尧舜时代的贤明,而我哪里是区区小事,要管管萧何呢!“人繇汲汲”,指人们急切追求功名利禄。“知尧舜”,了解尧、舜时代。“区区”,微不足道,这里用作谦词。“区区事”,管管萧何。萧何曾任西汉初年丞相,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第四首:“不是鸾台勤再诏,狂言何以发刍荛(chu cao)。”诗人说,如果不是皇上一再下诏让我来献计献策,我怎么敢妄自菲薄地说三道四呢?“鸾台”,古代帝王的仪仗队,鸾台是其象征。这里是借指皇帝。“再诏”,再次下达圣旨。“刍荛”,指樵夫,这里用来比喻平民百姓。

【译文】

六月二十一日,皇帝在宫中召见大臣并赏赐礼物,诗人感到万分荣幸,于是奉诏作诗。他先从皇帝的诏书入手,说明自己曾看到朝廷遗留下来的诏书,辨别其中的是非得失,接着又贴起那身穿貂皮大衣的勇士们的战袍了!然后,诗人又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怀有一颗忠心的丹丸,但却没有机会去报答皇恩,只能踏着烟雾,在天空中徘徊啊!最后诗人感慨地说,人们都急于求成,知道尧舜时代的贤明,而我哪里是区区小事,要管管萧何呢!如果我不是皇上再三下诏让我来献计献策,我怎么敢妄自菲薄地说三道四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