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衰发倚西风,两岸青山尽识侬。
东去西来缘底事,只应添得一龙钟。
【注释】
萧萧:形容头发稀疏。衰发:形容头发花白。倚西风:形容在秋风中站立。东去西来:这里泛指四处奔波。缘底事:为什么?龙钟:指年纪大,行动不便。
【译文】
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站在西风中。
两岸的青山都是我的故乡。
我到处奔波是因为什么事呢?
只是应该增加一点年岁,因为我已经老了。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流落江湖之际,是一首抒写岁月沧桑、抒发身世之感的抒情诗。
开头两句“萧萧衰发倚西风,两岸青山尽识侬。”是全诗的纲领,也是诗人对自我形象的总体描绘。诗人用“萧萧”两字来形容自己头发的衰老和稀疏,表现了诗人因年老而容颜憔悴的形象。接着又通过“倚西风”一句,写出了诗人的苍茫身世之感。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和命运的总结。“尽识”,是说“每一座山都认识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三、四两句:“东去西来缘底事,只应添得一龙钟。”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感情转折的关节之处。前一句直抒胸臆,后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拓展。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四处奔波的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还是为了追求名利地位?或者是因为厌倦官场的勾心斗角?总之,诗人四处奔波都是为了寻求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这两句既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外貌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通过对诗人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