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有何好,修竹隐楼居。
人在秋云杪,香凝午醮馀。
芳林多落果,灵沼少惊鱼。
归棹闻歌咏,犹如学步虚。

【注解】

秋日孤山道院:在秋日,独自来到孤山的一座道院。孤山:位于杭州城西。

修竹隐楼居:茂密的竹子遮掩着楼舍。

人在秋云杪:人立在秋天的云霄之上。杪:树梢。

香凝午醮馀:中午的醮祭,香烟缭绕。醮(jiào):古代祭祀活动。

芳林多落果,灵沼少惊鱼:芳林中落下了果子,清澈的池沼里少了惊动的游鱼。

归棹闻歌咏,犹如学步虚:归来时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和歌声,宛如踏步虚无缥缈之处一般。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独游孤山道院的情景。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幽美,富有韵味。首联两句以问句形式,写诗人独游孤山道院的原因。“何好”二字,是诗人发问之词,也是他内心感受的真实流露。诗人为何独来孤山?从诗中可看出,诗人并非为寻名胜古迹而来,而是想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何处好”三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好奇心,也表明了他此行的目的。次联两句写孤山景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茂密的竹林掩映着座座楼阁。而此时正值中午时分,道士们正在举行醮(jiao)祭,香烟袅袅升起。诗人站在山上,远眺山下的景物,不禁感叹道:这孤山真是一处人间仙境啊!第三联两句写山下景色。诗人看到山下有一片花丛,其中飘落了许多花瓣;又见到清澈的池塘,鱼儿很少游动。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祥和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四联两句写诗人的所感所思。当他听到船桨划动的声音和传来的歌声,心中不禁产生一种愉悦之情,仿佛自己已经踏入了仙境一般。最后一句“犹如学步虚”,则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此联将诗人的感受与神仙世界联系起来,使整首诗更加具有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游览孤山道院时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美丽的仙境般的世界中。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纷繁的感慨之情,让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