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欲雪未成雪,忽闻寒雨夜淋浪。
但知岁月堕寂寞,不悟乾坤发艳阳。
天黑鬼车声更大,夜阑客枕梦初长。
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浥浥又回黄。

【译文】

腊月八日夜,细雨纷飞。愁云欲雪,却又不落。忽然听到寒雨声,夜淋浪花。岁月寂寞,不觉间天地又焕发艳阳。天黑时,鬼车声更大。夜阑人静时,客枕初长。明朝起来看篱笆墙,草芽湿漉漉的又变黄。

【注释】

  1. 腊月八:农历十二月的第一个晚上,称为腊日或腊八。
  2. 愁云欲雪未成雪:形容天气阴沉,像是快要下雪却又没有下雪,增添了一份期待和焦虑。
  3. 忽闻寒雨夜淋浪:突然听到了寒冷的雨声,夜晚被雨水淋湿。”淋浪”是形容雨点打在身上的感觉,像波浪一样汹涌。
  4. 但知岁月堕寂寞:知道岁月中充满了寂寞和孤独。
  5. 不悟乾坤发艳阳:却不知道天地之间也有阳光普照。”乾坤”指的是宇宙、天地,”艳阳”则是指温暖的阳光。
  6. 天黑鬼车声更大:到了晚上,天空中传来了类似鬼车的声音。“鬼车”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有鬼神作怪,发出的声音像是车辆在行驶。
  7. 夜阑客枕梦初长:夜深了,客人的枕头上开始长出新发的毛发。”夜阑”表示深夜,”客枕”可能是指旅居他乡的客人,”梦初长”则是指新头发的生长。
  8. 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浥浥又回黄:明天早晨起床看,篱笆下的草已经长出了新芽,湿润而鲜黄。”浥浥”是湿润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首句“愁云欲雪未成雪”,用“愁云”来形容即将来临的大雪前的阴郁天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冬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和不安。然而,“未成雪”表明这场雪并未如期而至,反而在夜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寒雨所打断。这种天气变化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第二句“忽闻寒雨夜淋浪”,则是对前一句情景的进一步展开。诗人不仅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还通过“夜淋浪花”这一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细雨如浪花般拍打在窗户上的情景,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第三句“但知岁月堕寂寞,不悟乾坤发艳阳”,则是全诗的关键转折。诗人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感叹岁月中的寂寞与孤独,同时也意识到自然界中也有阳光普照的时刻。这里的“乾坤”一词,既指自然界的广阔无边,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描绘了冬夜的氛围。第四句“天黑鬼车声更大”,通过“鬼车”这一神秘的象征,表现了夜深时的寂静与神秘感。而第五句“夜阑客枕梦初长”,则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写照,通过“客枕梦初长”的形象,传达出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两句“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渍浥浥又回黄”,则以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诗人期待着清晨能够看到篱笆下的新生草芽,它们因为昨夜的雨水变得湿润而泛黄,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冬夜景象的精细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捕捉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入思考,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