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他乡铩羽翰,半年宁复记悲欢。
夜传楼鼓思城角,朝见江船念客鞍。
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
寄声好在文章友,目送春云自倚栏。
寄友人
流落他乡铩羽翰,半年宁复记悲欢。
夜传楼鼓思城角,朝见江船念客鞍。
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
寄声好在文章友,目送春云自倚栏。
注释:
- 流落他乡铩羽翰:在异乡漂泊,如同被羽毛折断的鸟。形容处境艰难,抱负未能施展。铩羽,比喻才能或抱负受挫,无法施展。
- 半年宁复记悲欢:已经半年多过去了,还记不记得曾经的欢乐悲伤?宁复,表示时间已久,不再记得。
- 夜传楼鼓思城角:夜晚听到楼上打鼓的声音,让我思念家乡的城墙角。
- 朝见江船念客鞍:早上看到江上的船只,让我想起了旅途中的行囊和鞍子。
- 不恨形骸老闾里:即使身体衰老,也不怨恨自己身处乡村。
- 遂令唇舌满长安:最终使得口才丰富,能够用言语去影响更多人。
- 寄声好在文章友:想要通过书信表达我对文章朋友的敬意。
- 目送春云自倚栏:望着春天的天空,独自靠在栏杆上,欣赏着春云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生活艰辛的感慨。首句“流落他乡铩羽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处境,如同被羽毛折断的鸟儿,无法舒展自己的才华。接下来的两句“夜传楼鼓思城角,朝见江船念客鞍”,则通过夜晚听到楼鼓声和早晨看到江船上的场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第三联“不恨形骸老闾里,遂令唇舌满长安”,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自嘲。他不在乎自己在家乡的衰老,因为他知道在遥远的长安,他的才华已经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这里也体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勇敢地去面对。
最后的两句“寄声好在文章友,目送春云自倚栏”,则是诗人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他希望通过书信向朋友们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他也喜欢独自站在栏杆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这既是一种孤独的享受,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异乡生活的描写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