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归淮甸,何期陷敌尘。
只闻残破惨,未得死生真。
梦不谙长路,书难附便人。
吞声无限泪,一滴一伤神。
【注释】
闻滁阳失守忆表兄: 听说滁阳失守,怀念我的表兄。表兄,指李白的族弟,李白曾为淮南小吏。
犹忆归淮甸: 还记得回到家乡淮甸的情景。
何期陷敌尘: 没想到却陷落敌人的烟尘之中。何期,意料之外。
只闻残破惨: 只听到家乡一片残破、凄惨的景象。
未得死生真: 没有得到生死真假的消息。
梦不谙长路: 梦中不知漫长的路途有多长。
书难附便人: 书信难以送达远方亲人。便人,指信使。
吞声无限泪, 一滴一伤神:只能默默流泪,一滴泪水都让人心伤。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当时诗人正在流寓的吉州采石矶与友人李阳冰、戴叔伦等泛舟江上,作此诗以寄怀。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沦陷和亲人离散的深切悲痛。
开头四句追忆在家乡的日子。“犹忆”二句回忆自己离开家乡到淮南去任小吏时的情景。这时正值开元盛世,诗人满怀希望,踏上仕途之路。然而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战火纷飞,家园被毁,国家分裂,诗人被迫流离在外,心情十分沉痛。“只闻”二句承前启后,写诗人在家乡听到的关于家乡的悲惨消息。“残破”二字概括了家乡被占领后的状况;“惨”字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伤痛。“未得”二句写诗人对家人安危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虽然不知道家人的下落,但仍然日夜担忧他们的安危。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异乡听到噩耗时的悲伤心情。“吞声”,即含着眼泪不敢哭出声来,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无限”是说诗人心中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一滴一伤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亲人遇难而悲痛欲绝的心境。
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相融,将诗人在异乡听到家国沦陷消息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