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忽咫尺水,中恐有伏龙。
毋忽寻丈山,中恐有毒虫。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聋。
审密言语间,戒谨闇室中。
几微怠所防,敌国起奴童。
事固不可忽,理亦不可穷。
周室八百年,成于垂钓翁。

毋忽诗

  • 译文
    不要忽视眼前的小水,里面可能有龙。不要忽视近处的大山,里面可能有毒虫。因此古代的君子,不敢欺瞒盲从的人。谨慎言辞,警惕暗处。微小的疏忽可能带来巨大的灾难。敌人可能会利用这些疏忽发动战争。事情固然不可轻忽,道理也不可穷尽。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是靠垂钓翁的智慧建立的。
  • 赏析
    《毋忽诗》是宋代周端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警示人们要警惕细微之处,避免因小失大。诗中通过对比“咫尺水”与“千里山”来强调小与大的关系,指出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小水也可能藏有危险,而看似安全的大山内也可能潜藏着致命的毒素。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诗中的“古君子”和“垂钓翁”分别代表了智慧和谨慎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两种品质的描述,呼吁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和警觉,不因一时的疏忽而铸成大错。这种对智慧和谨慎的追求,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诗的结尾部分通过历史典故“周室八百年”,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周朝能够历经八百年而不衰的关键在于其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这一历史教训提醒人们,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注重长远利益,避免因为短期的利益而损害了长期的发展。

《毋忽诗》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对道德行为的高尚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