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暮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西京少年行
西京少年儿,生长豪贵族。
光浮两脸红,春留双鬓绿。
常骑大宛马,多佩于阗玉。
明珠博美姬,黄金酬丽曲。
朝从咸阳游,暮向长陵宿。
朱门人候归,夜夜然红烛。
注释
- 西京: 古代的首都, 长安(今西安)。
- 少年儿: 年轻的年轻人。
- 豪贵族: 出身高贵的家族或阶层。
- 光浮两脸: 形容年轻的脸庞光彩照人。
- 春留双鬓绿: 春天时发丝变绿。
- 大宛马: 古代西域的名马,产自现在的中亚地区,以奔跑迅速而著名。
- 于阗玉: 一种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玉石,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温和而被珍视。
- 明珠博美人: 用珍贵的珠宝来吸引美丽的女子。
- 黄金酬丽曲: 用大量的黄金来酬谢美妙的歌声。
- 咸阳: 今陕西咸宁, 秦朝时期的都城。
- 长陵: 汉高祖刘邦的陵寝, 故址在西安市东。
- 朱门: 红色的大门。
译文
西京的少年郎,出身显赫的贵族家庭。
面容光彩照人如太阳般闪耀,春日里头发也变成了青绿色。
经常骑着来自大宛的骏马,身上佩带着西域出产的宝玉。
用珍宝换取美艳佳人,再用黄金回报她的优美歌声。
早晨从咸阳城出发游览,晚上就住在长陵的宅邸中。
朱门之内的人等候着他回家,夜里点着红烛为他照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西京的年轻贵族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首句“西京少年儿”便奠定了背景,表明主人公是一位生于西京城中的少年。接下来通过描述其容貌和行为,展现了这位少年的尊贵与优雅。特别是“光浮两脸”与“春留双鬓绿”,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他青春的容颜和生机勃勃的形象。
在后文,诗人通过展示他的财富和社交生活进一步刻画了这个角色。骑马、佩戴宝石、追求美女等细节描绘出他的豪情与风流,同时也反映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充满权贵气息的青年贵族。
最后几句则描绘了他与家人和朋友们的关系以及他夜晚的活动,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贵族生活的缩影。朱门之内的人等待他的归来,以及夜晚点亮红烛的场景,增添了一丝温馨与私密的氛围,反映了他对这段生活的真实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西京少年生活的描写,展示了唐朝时期社会的繁荣与个人生活的幸福。通过对外貌、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青春活力与奢华生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