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礼拜能行过,下面人看胆亦寒。
月出幻成银色界,始知方广在林端。

【注释】:

  1. 宗镜上人:指唐代禅宗僧人,名不详。因他经常在剡县(今浙江嵊州)讲经说法,故称“剡上人”。宗镜,即禅宗大师宗密的法名。
  2. 高九万:唐代著名诗人,字季长。
  3. 孙季蕃:即孙逖(音xì),唐朝诗人。
  4. 一僧礼拜能行过:形容宗镜上人的虔诚和恭敬。
  5. 下面人看胆亦寒:形容观看者内心感到震撼,如同自己的胆量也被吓破了一样。
  6. 月出幻成银色界:形容皎洁的月光下的世界如银似玉,美丽而神奇。
  7. 方广在林端:指佛教中的方丈(寺院的主持和尚居住的地方),也代指佛光普照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作者送宗镜上人回到他的家乡剡县,并在那里与高九万、孙季蕃进行交谈的情景。

首句“一僧礼拜能行过”,描绘了宗镜上人虔诚恭敬的形象。这里的“拜”指的是对佛祖或他人的尊敬,“礼”则是指礼节或仪式。整句的意思是说,宗镜上人非常虔诚地行礼,以至于让人看了都觉得他的行动超出了常人的能力范围。这既表现了宗镜上人的信仰之深,也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之高。

接下来的一句“下面人看胆亦寒”,则是对旁观者的描写。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宗镜上人行礼时,下面的人们看到他的行动,都感到非常震惊,仿佛自己的胆量都被吓破了,这也体现了宗镜上人行为的震撼力。

第三句“月出幻成银色界”,是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这句的意思是说,月亮升起的时候,把天空照得如同银色一般,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象征,表示宗镜上人的行为如同月光一样,照亮了整个世界。

最后一句“始知方广在林端”,是对佛光的描绘。这里的“方广”是佛教中对佛的智慧和慈悲的一种比喻,“林端”则是指佛教的修行之地。整句的意思是说,只有在佛光普照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慈悲。

这首诗通过对宗镜上人的描绘和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和修行的理解和赞美。同时也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