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凋零半垄云,荆花旧宅冷溪滨。
欲知礼乐千年事,曾寄行藏八帙身。
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
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

【注释】

文献凋零半垄云:文献,这里指文化。半垄云,指荒凉的山野。荆花旧宅冷溪滨:荆花,即江荆树。旧宅冷溪滨,指李公的故宅。荆花,是江荆树开花时的样子,冷溪是冷清的溪流。曾寄行藏八帙身:曾,过去。寄,寄存。行藏,行为,德行。八帙身,指八部书卷。八帙,是古代的书卷数量,一帙等于一叠,合起来就是八叠。旌节自天惊隔世,衣冠入地见全人:旌节,即旌旗和节杖,古代官员出行时用的仪仗,这里是说李公死后,他的仪仗、服饰等都随着他一起下葬了。旌节和衣冠,都是古代官吏的仪仗用具,这里用“旌节自天”和“衣冠入地”来表达对李公的怀念之情。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鹄袍,即鹤袍,鹤袍是指穿着官服的样子。谈经处,指当年李公与学生讨论经义的地方。宫槐,指宫殿前的槐树。宫槐暗落薪,暗喻李公逝世后,人们只能回忆当年的情景,而无法再见到他的身影了。风雨宫槐暗落薪,暗指李公去世之后,人们只能在风雨中回想那些美好的往事,宫槐落下的薪火已经熄灭,象征着李公的去世。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已故提举的挽诗。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提举生前政绩的赞扬及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也反映了提举对作者有影响和帮助的事实,并寄托了对提举的怀念之情。

起联写提举生前为政清廉,德高望重。首句“文献凋零”,是总括之词,言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化衰落;次句“荆花旧宅”,则点出提举的家世背景,说明其出身于名门世家。“荆花”,江荆树的花,这里用来象征提举的品格。两句写出提举在任上为官清廉,不徇私情,为民除害。

三联写提举对作者的帮助。“欲知礼乐千年事”是说作者要了解礼乐制度的历史源流并非易事,因为这种学问深奥难懂。然而李公却耐心地教导作者,让作者能够理解它。“曾寄行藏八帙身”则是说提举曾经将自己一生的学术著作寄给作者,希望作者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继续发展这种学问。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提举的感激之情。

四联写提举的功德。“旌节自天惊隔世”,意思是提举的去世使天下为之震动,仿佛从天而降的旌节一样。“衣冠入地见全人”意思是提举虽然已经离世,但是他的道德品质仍然留在人们的心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提举的崇高评价,认为他的品德高尚得如同一个圣人。

五联写提举对作者的影响。“鹄袍犹忆谈经处,风雨宫槐暗落薪”意思是说作者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跟提举谈论经义的情景,那时的宫槐树下,风雨之中只有提举和作者两个人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然而现在提举已经去世了,宫槐树下只剩下了空无一人,只剩下风吹雨打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提举的深切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