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分治罢,山水别来初。
诗景多留石,船痕半载书。
野程江树远,公宴郡楼虚。
看塞严徐召,清风满直庐。

【注释】

越中分治罢:指唐天宝年间,因安史之乱,改两都为东、西二京,分别由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分理。

山水别来初:指自安史之乱以来,已过了很长时间了。

诗景多留石,船痕半载书:意思是说诗人在旅途中常常看到石头上刻有诗句,船上也留下了行舟留下的船痕。

野程江树远,公宴郡楼虚:意思是说诗人的行程中,江边的树木已经远离了,郡楼上宴会的气氛也已经消散了。

看塞严徐召,清风满直庐:意思是说是在严冬时节,徐州刺史召见诗人,让诗人住在自己的府邸,诗人感到非常舒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写送别的地点——越州(今浙江绍兴),以及与友人离别的时间——从天宝元年(742)起至十四年(755)。
首联先点出送别之地和时间。“越中”指越州,即今浙江绍兴。“分治”是唐代的一种制度,唐天宝初年安禄山反叛后,玄宗将东都洛阳分出一部分给河北、河东节度使所辖的幽、镇二州;又将西都长安分出一部分给河东节度使所辖的河中、绛等州。这样,两都分别由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分治。“罢”是结束的意思。这里说天宝初年,由于安史之乱,这一制度结束,因此称“分治罢”。
颔联紧承首联,说明这次别离不是偶然相遇。诗人与友人杨屯田分别时,两人都感慨万千。诗人说:“山水别来初”,是指自己离开越州以来,这里的山川景物就再也没有见过了;而杨屯田却不同,他在这里度过了不少时光,还看到了很多风景名胜,因此说“山水别来初”。诗人又用“多”字强调杨屯田对越州风光的熟悉程度,突出他对越州的深情。诗人还说:“诗景多留石”,意思是说在越州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诗人题写的诗,这些石头就成了诗人和越州之间的见证。“多留”二字既表明这些诗的多,也表明这些诗的珍贵。诗人又说:“船痕半载书”,意思是说诗人在越州时,乘坐的船只上留下了他行走的痕迹,船里装满了他所写的诗文。这两句进一步说明杨屯田对越州的感情之深、情谊之厚。
颈联写越州的自然景色,也是对友人杨屯田的劝慰。“野程”指的是越州郊外的野外路程。“江树远”指的是越州郊外江边的树木。因为杨屯田将要到京城去赴任,所以诗人特意提到这两个景象。“江树远”三字既表现了杨屯田即将离去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关切之情。末联写诗人对杨屯田的祝愿。“公宴郡楼虚”的意思是说杨屯田来到郡楼参加宴会时,郡楼里的宴会气氛已经消失无踪了。“清风满直庐”意思是说杨屯田来到直庐(即官宅)休息时,直庐里充满了清新凉爽的空气。这两句话既是对杨屯田的安慰,又是对他前程的祝愿。
全诗以送别为主题,语言平易通俗,但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