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
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
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注释】

大涤山:在江西九江,有著名的庐山。

华阳路:相传是仙人所居,故称“华阳”。

唐碣:唐玄宗时刻立的石碑,因年久风化而残缺,所以叫“唐碣”。

天柱侧:指洞霄宫旁有一块巨石。

茅屋:指洞霄宫的草屋。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洞霄宫的七言绝句。此诗前半以写景为主,后半则抒发诗人对洞霄宫景色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点明洞霄宫所在地。大涤山、华阳路,均为地名。大涤山,又称东吴山,在今九江市南,庐山东北麓。华阳路,即《神仙传》中所说的“华阳真人”,相传为唐代高士,曾得道成仙而去。

颔联“风霜唐碣久,草木汉祠空”,写洞霄宫附近景物,意含幽邃。唐、宋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都慕名到庐山游历,或作诗文,或赋书画,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在此吟咏过他的《登庐山五老峰》。“风霜唐碣”,是说风雨侵蚀了唐玄宗时所立的石碑,使字迹模糊不清了。“草木汉祠”,是指汉末三国时期隐居庐山一带的一些高人逸士所建的庙宇。他们在这里修炼成仙,成为道教中人所称的“真人”。

颈联“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写洞霄宫殿前的景色。这里写的是洞霄宫旁的一丛剑石,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红色的花朵一样鲜艳夺目。丹池,相传为晋人葛洪炼丹之所,池水清澈见底。

尾联合“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两句,描写的是洞霄宫周围的环境和隐士的生活。天柱侧,是说天柱山下有一块巨石。松风,是指山上的松林吹来的风声。

这首诗的意境清幽恬静,富有诗意。它描绘出一幅秀丽的庐山风光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