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深掩得闲权,纯白遗风要独全。
强接俗庸中反道,敢嫌贫病是欺天。
围形古寺谙寻鹤,照藓秋廊拟疏玄。
从此免惭岩下者,子真高兴未萧然。
【注释】
一门深掩得闲权:门深掩,意谓隐居。权,权变之术。
纯白遗风要独全:纯,纯洁;白,高洁。遗风,指高尚的风气、风尚。
强接俗庸中反道:强,勉强;俗庸,庸俗的人。中,内心,指自己。反,违背;道,这里指道德和正道。
敢嫌贫病是欺天:敢,怎敢。嫌,怨恨,埋怨。贫病,贫穷与疾病。欺天,欺瞒天地。
围形古寺谙寻鹤:围形,即围绕形骸。古寺,古老的寺庙;寻,寻找;鹤,仙鹤。
照藓秋廊拟疏玄:照,照耀;藓,苔藓;玄,指玄学(道家哲学)。廊,走廊;拟,打算;疏,阐述;玄,玄学。
从此免惭岩下者:从此,从这以后;岩下者,隐居山林的隐者;惭,惭愧。
子真高兴未萧然:子真,指陶渊明。高兴,指心情愉悦、畅快;萧然,形容神情悠闲自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抒发自己不向世俗妥协的情怀。首句写陶渊明隐居田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礼法所约束,表现了诗人对于陶渊明的仰慕之情。第二句写诗人对陶渊明那种超脱尘世的高远人格十分钦佩,认为他应保持这种纯正高洁的品质,不被世俗污染玷污,而自己却做不到这一点,心中感到惭愧。第三、四句说诗人在仕途上受到挫折后,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因贫穷和疾病而改变初衷,仍然保持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尾联写诗人自比陶渊明,表示自己将效法陶渊明,做一个志趣高洁之人。全诗以咏史抒情为主,兼有自况成分,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人格的敬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