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可有三千牍,下笔曾无一百函。
闲卷孤怀背尘世,独营幽事傍云岩。
僧分乳食来阴洞,鹤触茶薪落蠹杉。
未似周颙少贞胜,北山应免略相衔。
【注释】
杂:杂乱。
牍(dú):古代写字的竹简,长条形,一册书为一牍。
背尘世:远离尘世。
乳食:僧尼食用的素斋食物。
阴洞:山中的洞穴。
鹤触茶薪落蠹杉:指鹤啄食时掉落了蛀虫,把杉树吃光。
周颙(yōng):晋代僧人,字仲智,隐居于北山,以清高著称。
贞胜:清高胜人。
略相衔:彼此不相往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山林时的即景之作,表达了他与世俗隔绝、自得其乐的心态。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丰富,富有哲理。
首句“上书可有三千牍,下笔曾无一百函”,意谓自己虽然勤于著述,但却很少有机会向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旧唐书·陆贽传》载,陆贽曾上奏朝廷说:“臣每观史之失者,皆在记事不实,或所记与事实相违,或所书不本义例,故臣以为国史宜先择详博之士以修之。”可见“三千牍”和“百函”并非夸张之辞,而是对陆贽所说“实”字的真实写照。
次句“闲卷孤怀背尘世”,意为放下俗务,独自享受清静,远离喧嚣的世界。这里的“背尘世”既指远离尘嚣,也暗示了与世俗的疏离。
第三句“闲卷孤怀背尘世”,意为放下俗务,独自享受清静,远离喧嚣的世界。这里的“背尘世”既指远离尘嚣,也暗示了与世俗的疏离。
第四句“闲卷孤怀背尘世”,意为放下俗务,独自享受清静,远离喧嚣的世界。这里的“背尘世”既指远离尘嚣,也暗示了与世俗的疏离。
第五句“独营幽事傍云岩”,意为独自经营一些幽雅的事情,如欣赏山水风光等。这里的“云岩”指的是山中的岩石,也暗示了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
第六句“僧分乳食来阴洞”,意为僧人将素食分配给山洞里的僧侣。这里的“阴洞”指的是山洞深处的一个空间,也暗示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第七句“鹤触茶薪落蠹杉”,意为鹤啄食时掉落了蛀虫,把杉树吃光。这里的“鹤”、“茶薪”、“蠹杉”都与山林生活有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远离尘世的状态。
第八句“未似周颙少贞胜”,意为不如周颙那样清高胜人。这里的“周颙”指的是晋代僧人,隐居北山,以清高著称。这句诗通过比较来突出自己与周颙相比的不足之处。
第九句“北山应免略相衔”,意为北山的僧人应该不会相互往来。这里的“北山”指的是一个地名,也暗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世俗隔绝、自得其乐的心态。同时,诗歌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