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幅丹霞夹白云,封题何事寄幽人。
亏君视草禁中客,乞我浣花溪上春。
且与巾箱为玩好,更无篇什写清新。
我来卧病还多感,一笔蛛丝满砚尘。
【注释】:
数幅丹霞:指画有丹霞山的画卷。
封题何事寄幽人:指用画作为信,托付给隐士。
亏君:你。视草:古代的一种官名,掌管皇帝的文书。禁中客:指翰林学士等官员。乞我:借给我。浣花溪上春:借给我浣花溪畔的春天景色。巾箱:装书写工具的箱子。玩好:把玩赏之物。篇什:文章诗词。写清新:写出清秀的诗篇。笔:指毛笔。蛛丝:指蜘蛛丝,比喻细密的文字。砚尘:砚台积了尘土,指作诗时墨迹太多。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画。全诗以“谢马程先”为题,是借用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中的“谢公才胜清秋兴,留得佳句随人题”诗意,表明自己对这幅山水画的喜爱之情。
首句“数幅丹霞夹白云”,点明画的内容和特点。诗人用“数幅”来形容画卷数量多,“丹霞”与“白云”相间出现,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夹”字用得十分传神,既突出了丹霞山在白云之中的位置,又表现了画家的匠心独运。
第二句“封题何事寄幽人”,是说作者将画卷题写后,寄托给隐居的人。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寄幽人”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晋末陶潜曾作五柳先生赞,其中有“不慕荣利,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据此引申出“寄幽人”这个典故,用来表示将自己的诗文或书画作品寄给隐逸之人,以示高洁之志。
三、四句“亏君视草禁中客,乞我浣花溪上春”,则是指画卷被一位名叫君的官员(可能是翰林院的学士、御史大夫等)题过,并借给他自己欣赏。这里的“浣花溪上春”,是说画中有浣花溪的美景,而浣花溪正是成都的一条名胜古迹。
五、六句“且与巾箱为玩好,更无篇什写清新”,则是说画卷可以供他玩赏观赏,而无需再写新的诗文来赞美它。“玩好”一词出自《礼记·乐记》:“夫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所生也。……所以合欢娱心,难于通言,故尚羽人之风,述经国之业,歌以咏志,舞以尽意,韶濩九成,凤皇来仪,灵偃在堂,钟鼓送迎……”在这里指的是玩赏的乐趣;“篇什”是指文辞。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画卷的珍爱之情。
最后两句“我来卧病还多感,一笔蛛丝满砚尘”,是说自己生病卧床的时候,看到这幅山水画,心中感慨万千。“一笔蛛丝满砚尘”,是说画中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连笔墨都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