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
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
水流万折心无竞,月落千家境自孤。
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元不隔江湖。

赠虞教授别

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
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
水流万折心无竞,月落千家境自孤。
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元不隔江湖。

注释:

  1. 儒生底用苦知书:儒生(这里指学者、读书人)的用处是刻苦学习知识。
  2. 学到根源物物无:学到了根本的道理和知识后,世间万物都变得清晰明了,无需再深究其具体事物。
  3. 曾子当年多一唯:曾子在年轻时(即曾参,孔子的学生,被孔子视为德行典范),他有很多想法或疑问,但他没有执着地坚持这些想法或疑问。
  4. 颜渊终日只如愚:颜渊(孔子的学生之一)虽然聪明过人,但他常常保持一种愚笨的状态,不去追求名利,只是默默地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5. 水流万折心无竞:像水流经过无数的曲折后依然能够勇往直前一样,人的意志也应该坚韧不拔,不被外界所动摇。
  6. 月落千家境自孤:月亮落下的时候,万家灯火熄灭,显得更加寂静和孤独,比喻在人群中感到孤单和冷漠。
  7. 把手沙头莫言别:在手牵手告别的那一刻,不要说再见,因为彼此的心已经紧紧相连。
  8. 与君元不隔江湖:与你之间虽然相隔遥远如同江湖之上,但心与心的距离并不遥远,依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儒生与孔子弟子的不同行为和思考方式,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真正的学问不在于死记硬背或固守己见,而在于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诗中通过描述曾子和颜渊的行为,展示了不同性格和价值观的人对待知识和人生的不同态度。

“水流万折心无竞”和“月落千家境自孤”,都是用自然景观来象征人的心境和处世态度。前者比喻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像水流那样勇往直前,不因外界的阻碍而放弃前进;后者则强调即使在人群之中感到孤独,也应该坚守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最后一句“与君元不隔江湖”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但他们的心灵却能够相通,就像江湖上相互呼应的船只一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心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