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絮沧江上,柴门落日中。
论文谁与共,觅句不须工。
壮思如秋叶,搔头似老翁。
崎岖村浦路,敢自说豪雄。
江上
败絮沧江上,柴门落日中。
译文:
败布片片飘零在沧澜之江上,柴门半掩夕阳斜照中。
论文谁与共,觅句不须工。
译文:
论文我愿有知心人共论,觅句不需工整华丽。
壮思如秋叶,搔头似老翁。
译文:
壮志豪情犹如秋日枯叶,搔首弄姿如同老翁。
崎岖村浦路,敢自说豪雄。
译文:
崎岖不平的村桥小路上,哪敢说自己是豪强?
注释:
沧澜:水波翻涌的样子。
柴门:用树枝和草盖成的简陋的门。
论文:指写文章、做学问。
谁与共:谁可以和我共同讨论。
觅句:写作时寻找佳句。
壮思:壮阔的思绪或宏伟的思想。
秋叶:比喻秋天的落叶。
搔头:搔头弄姿,形容头发散乱不整。此处也用来表示思考的样子。
崎岖:曲折不平。
村浦:偏僻的水边小村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行人的图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以“败絮沧江上”开篇,将江上的落寞景象与衰败之布片片飘零的景象相联系,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情感。随后,“柴门落日中”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暗示着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内心的彷徨。
在“论文谁与共,觅句不须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术探讨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形式上的完美,而在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他并不追求文辞的华丽,而是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和真实。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壮思如秋叶,搔头似老翁。”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秋天的落叶,形象地描绘出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又将搔头的动作与老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凸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深沉,让人不禁为之心酸。
“崎岖村浦路,敢自说豪雄。”这两句诗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选择了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以此来象征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境界。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轻易地放弃或屈服于现实的压力之下。相反,他选择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展现出自己的豪情和壮志。这种精神品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