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级上层峦,呼镫同所欢。
瓷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
妙语胜熊掌,疏才愧鹖冠。
古人相见意,不作酒肴看。
【注】瑞峰院:在江西吉安府。郑簿:指作者的朋友郑谷。奉酬:敬献。熊掌:熊掌,熊的脚掌,熊掌肉少而筋多,味甚美。鹖冠(héguān):古时隐士所戴之帽,形似鸡冠,因以“鹖”为名。
百级上层峦,呼镫同所欢。
百级:指登山时每一级的台阶,形容山路陡峭。呼镫:打马鞭以示前进。所欢:同“所欢”,意中之人,情人。
瓷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
瓷器酒杯,象征清高。行李:行囊,泛指旅途中携带的物品。无官:比喻没有官场上的羁绊,超然物外。
妙语胜熊掌,疏才愧鹖冠。
熊掌:珍贵的美食,喻指美味佳肴。疏才:文辞浅显,学问不深。鹖冠:古代隐士所戴之帽,因以鹖为名。此句表明自己虽才疏学浅,但诗作却胜过熊掌,堪比鹖冠,自鸣清高。
古人相见意,不作酒肴看。
古人:古代隐士。相见意:彼此心意相通,不需酒食款待。不作酒肴看:不必准备酒肴来招待对方。此句表示诗人对隐者的敬重,认为他们之间无须世俗礼节,只需心与心的交往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答谢诗。郑谷是晚唐诗人,字光甫,号云叟,他与韦庄、贯休等人齐名,世称“西昆体”。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而写的。
前四句写诗人和郑谷在瑞峰寺夜话的情景。两人一起攀登百级石阶来到山顶,然后打马前行。一路上谈笑风生,相互欣赏对方的风采。诗人用“呼镫”、“行李”等词形象地描绘了两人轻松愉快的情态。“瓷杯真有道”,“行李似无官”,则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诗人与隐者的交往比作品茶,用清高的瓷杯品茶,用超脱名利的心态来看待世俗之物,体现了诗人对隐者的敬重之情。
后四句则是诗人对郑谷的赞美之词。诗人认为虽然自己的诗才不如熊掌、鹖冠,但在与隐者相交的过程中,却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种乐趣远远超过了世俗的宴席之乐。因此,诗人表示愿意与郑谷保持这样的交往方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敬意,也展现了诗人与隐者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