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巷无过客,明灯迎此翁。
欢欣屐齿折,羞涩酒瓶空。
烧芋随家法,论诗到国风。
胡麻煮清枣,更拟故人同。

翁丈柔中同侄昭文相访留两日既别赠以诗

委巷无过客,明灯迎此翁。

欢欣屐齿折,羞涩酒瓶空。

烧芋随家法,论诗到国风。

胡麻煮清枣,更拟故人同。

注释:

委巷:狭窄的街道。

明灯:明亮的灯光。

翁丈柔中: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亲戚,这里指诗人的友人。

昭文:诗人的侄子。

屐齿:木屐的底,用来行走。

羞涩:感到不好意思。

瓶:酒壶。

烧芋:用火烧过的芋头。

清枣:新鲜的红枣。

更拟:再次计划。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在庭院中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句“委巷无过客”,描绘了诗人在庭院中迎接过客的场景,没有陌生人的出现,只有熟悉的人。这里的“过客”并非指真正的客人,而是指诗人的友人。第二句“明灯迎此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在明亮的灯光下迎接着这位老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尊敬和热情。

第三、四两句写宴会之乐:“欢欣屐齿折,羞涩酒瓶空。”诗人与好友一同欢聚,饮酒作乐,欢声笑语不断。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连木屐的齿都被击得折断。然而,好景不长,酒足饭饱后,酒瓶却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些未动的菜肴。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之乐以及宴散后的寂寥。

诗人又回到了庭院之中,开始谈论起诗歌来: “烧芋随家法,论诗到国风。”诗人说,烧芋的做法是按家传下来的规矩来的,至于诗歌,则是从《诗经》开始谈起的。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胡麻煮清枣,更拟故人同。”诗人说,现在要一起煮些清甜的枣子,再像以前一样邀请老朋友一起来品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次愉快的宴会,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重视,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