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阔村归如暮鸦,路沿溪曲似春蛇。
不谙水土愁多病,忽听乡谈喜近家。
一带青山将屋绕,数行绿竹倚门斜。
年年逆旅逢重九,今岁须看篱下花。
【诗句释义】
秋试罢重九过沧峡:秋天考试结束后,我再次经过那片沧溪谷。
野阔村归如暮鸦,路沿溪曲似春蛇:荒野广阔,村落归来,像黄昏时回巢的乌鸦;路沿着溪流弯曲延伸,如同春天蠕动的蛇。
不谙水土愁多病,忽听乡谈喜近家:不了解当地气候和环境,感到身体不适,心情抑郁;忽然听到家乡口音,感到欣喜。
一带青山将屋绕,数行绿竹倚门斜:一排山峦环绕着小屋,几条翠绿的竹子靠在门边。
年年逆旅逢重九,今岁须看篱下花:每到重阳节都做客他乡,今年一定要看看篱笆下的菊花。
【译文】
秋天考试结束之后,我又经过那片沧溪谷。
荒野辽阔,村落归来,如同傍晚乌鸦归巢,
道路沿着溪流曲折伸展,好似春日里蠕动的蛇。
不熟悉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我因为身体不适而心烦意乱,
突然听到家乡的口音让我喜悦无比,好像回到了家中。
一排山峦环绕着小屋,几条翠绿的竹子靠在门边,
每年重阳节我都做客他乡,今年一定得看看篱笆下的菊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异地重阳节时的所见所思。首联“秋试罢重九过沧峡”,表明了诗人的身份——考生。他在经历了一次考试后,再次路过沧溪谷,这是一处他经常去的地方。“秋试”指科举考试,而“沧溪谷”可能是他的家乡或曾经居住过的某个地方。诗人通过“秋试罢重九过沧溪”这一动作,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场景:一个在外地的考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辛苦努力后,终于结束了紧张的考试,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颔联“野阔村归如暮鸦,路沿溪曲似春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后的景象。他看到广阔的田野,就像归巢的乌鸦;沿着溪流曲折的道路行走,就像春天里蠕动的蛇。这里的“鸦”和“蛇”都是比喻,用来形容道路和田野的形态。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景色的熟悉和怀念,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颈联“不谙水土愁多病,忽听乡谈喜近家”,则是诗人在异地的生活状态。他可能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导致身体不适、心情郁闷。但当他听到家乡口音时,又感到无比的喜悦。这里的“乡谈”是指家乡的方言,是诗人与故乡之间的一种纽带。虽然身在他乡,但听到家乡的声音,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这种感受让人倍感亲切。
尾联“一带青山将屋绕,数行绿竹倚门斜”。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居住环境的周边景致。一簇簇青山环抱着小屋,几条翠绿的竹子靠在门边。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生活环境的宁静和谐,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喜爱。
最后一句“年年逆旅逢重九,今岁须看篱下花”更是点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期待。每年的重阳节,他都要做客他乡,今年一定得回家看看。这里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有对重阳节团聚的期盼。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异地生活的状态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重阳节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