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亭构见浮图,贤尹标名意有馀。
闲抱石岩禅客座,影笼墨迹宪台书。
玎珰玉溜无停响,潇洒琅玕不用疏。
登赏已知情放佚,飘飘应喜类相如。
【注释】
白云亭: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浮图:佛塔。贤尹:贤明的长官。标名:标明名字。意有馀:意思很充分。闲抱石岩禅客座:闲坐在石岩上的禅客坐位上。影笼墨迹宪台书:影子笼罩着宪台上的书稿。玎珰玉溜无停响,潇洒琅玕不用疏: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叮当声,潇洒的姿态不显得疏阔。登赏:登高眺望。情放佚:心情舒畅,不受拘束。飘飘:飘然轻举的样子。应喜类相如:《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与长卿俱幸,时人称之。”应喜:应当高兴。
【赏析】
本诗是诗人在永济游览白云亭后,登高望远,心旷神怡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语言清丽自然,富有音乐性。
前两句描写白云亭的壮丽景色和它的建筑特色。首句“白云亭构见浮图”,点出此亭为佛塔式样。次句“贤尹标名意有馀”,说这里标榜贤明长官的名字,其意义非常充足。第三句“闲抱石岩禅客座”,说闲坐在那里的禅客坐位上。第四句“影笼墨迹宪台书”,说这影子笼罩着宪台的书稿。这些描写,不仅形象鲜明,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产生向往之情,从而更好地表现出作者对白云亭的赞美之情。
后三句写登上高处的所见所感。第五句“玲珑剔透声不断”,写声音清脆悦耳,好像连玉石也为之动听。第六句“潇洒姿态不显疏”,写白云亭的姿态不显得疏朗阔大。第七句“登临已得心开怀,悠然自得似相如。”写登山临水,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好似司马相如那样逍遥自在。末句用典,抒发了诗人登临览胜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