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会处创危亭,我爱亭成不异名。
到此更谁分别派,同归终见入东瀛。
清辉黛染环檐色,幽响琴传出涧声。
自信竹林林上美,剪裁今已属贤明。
【注释】
双溪:指浙江绍兴市的会稽山。会稽,山名。亭:亭是古代一种建筑名称,多建于路旁。“双溪”即指此山。
危:高峻的意思。
我爱亭成不异名:我喜欢这座亭子建成了,就像它本来就叫双溪亭一样。
同归:一起归去。入东瀛:到东方(日本)。瀛:海的古称。
清辉:指月光。黛染:用黛色涂染。环檐:亭子的四面檐口。幽响:深远的音响。
林上美:竹林的美。贤明:贤良明智的人。
【赏析】
《白云亭》是南宋诗人陆放翁在游历会稽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会稽胜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双溪会处创危亭,我爱亭成不异名。”描写了在会稽山麓,有一座名为双溪亭的古亭。作者喜欢这座亭子建成了,就像它本来就叫双溪亭一样。
颔联“到此更谁分别派,同归终见入东瀛。”描绘了作者在此地停留期间与朋友们欢聚一堂,共赏美景的情景。虽然我们各自离去,但最终都能看到彼此的身影出现在东方(日本)的土地上。
颈联“清辉黛染环檐色,幽响琴传出涧声。”描述了亭内的景色和音乐声。月光洒在亭子周围的树木和地面上,形成了美丽的光影交错。而当人们弹奏乐器时,美妙的音乐从山涧中飘荡而出,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尾联“自信竹林林上美,剪裁今已属贤明。”则表达了对于会稽胜景的喜爱之情。竹子作为会稽的象征之一,被赞为美丽无比;而如今这些美景已经被贤明之人所欣赏和保护。
这首诗通过对会稽胜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仙境之中,使人仿佛置身于会稽山下,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